一个为上帝而活的人离开了世界,去了最美的地方

图片

6月21日晚,我在公众号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离开世界后没有人会记念他,一个为别人而活的人离开世界后很多人会记念他,只有一个为上帝而活的人离开世界后上帝会记念他。”

就在第二天,我曾经的长老,一个真正为上帝而活的人安详的离开了世界,去了最美的地方。

这两天,许许多多的家人都在追忆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翻出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都见证了他不仅是个为上帝而活的人,还祝福了许许多多的人。

他曾经在黄山顶上心脏病发,奇迹般生还,从那以后一心为主,因为他相信他的命是上帝多加给他的。

很多人经历疾病患难,越发惜命如金,或者越发放纵享受,而聪明的人经历疾病患难,却懂得抓住那位不会失去、永不动摇、公义信实且大能的上帝。

我的长老是个聪明人,他抓对的,也抓稳了。他这个生命的续集犹如80岁的摩西异常精彩。

还记得那年感恩节,几十个大学生挤满了他家的客厅,今天的他们很多都成家立业,还有些成为了牧者。

原来人生的好酒也可以留到后面,原来鹰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原来做祂的工并不需要依靠人的力大马的腿快。

原来,使命就是要把命交给祂来使用。

他曾经完全可以把我留在身边一起服事,可是他看到我身上的呼召,选择成全了我,为我祝福,差我到一个新的JH,从此走上一个全新的服事道路,直到如今。

感谢我生命中这位美好的见证人,盼望自己一生的道路也能活出荣耀的见证,不让天上的他还有祂失望。

伯伯!将来天上见!

Sean

“敬拜100问”EP01|唱诗时拍手到底要拍13拍还是24拍?

家人们平安!

为了帮助大家解答关于敬拜服事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特别推出了“敬拜100问”栏目。

如果你有想问的问题,可以通过公众号跟我们留言,并备注“敬拜100问”,你的问题可能会被选入到下一期的分享中哦。

关于每一期的问题,也欢迎家人们在下方留言一起参与每次问题的讨论,贡献你的智慧和经验。

今天是我们“敬拜100问”的第一期,今天解答的问题是:唱诗时拍手到底要拍在1、3拍还是2、4拍?

WORSHIP Q&A EP01

拍手赞美是我们非常常用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了,我们都会兴奋的拍手。

我们在赞美敬拜的时候拍手,从古至今都是祂喜悦,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赞美,还是一种夸胜。

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

要用夸胜的声音向祂呼喊!

(诗篇 47:1 和合本)

我把拍手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节奏的拍掌,当我们表达赞美的时候,主领常常会邀请会众一起大声的拍掌献上赞美,这是不需要节奏,也不用拍在拍点上的。

还有一种是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拍手,那么这种拍手方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似乎是很不擅长的。

很多主领的同学常常跟我说,台下的会众有时候自发的拍手打节奏,然后把台上的节奏带跑了,要不越带越快,要不越带越慢。

有时候主领会带着台下会众来拍手打节奏,台上带带是打在24拍,台下打着打着就打到13拍上了,或者直接打成了1234拍。

那么我们唱诗歌的时候拍手到底要拍在13拍还是24拍呢?

这个问题当然不能绝对化,这要取决于歌曲的风格和本身歌曲的节奏律动,但是对于绝大部分音乐来说,我们都建议拍在24拍上。

因为从音乐本身来说,4/4拍的歌曲,第一拍是强拍,强拍的地方通常会出现低音,这就是为什么你听大部分爵士鼓的低音大鼓都是出现在1、3拍。例如这个最常用的节奏:

同时还不难听出,那个相比之下高一点且更有穿透力的小鼓(响弦Snare)声音,都是出现在24拍。

如果你认真的听的话,这个声音跟我们人拍手的频率和音色特点非常相似。

如果我们拍手拍在1、3拍的话,会打乱整个节奏的稳定性,让节奏有一种很拖地感觉,并且失去重心,甚至唱歌的人都不大容易找到一个小节的第一拍了。

例如拍在1、3拍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同时还不难听出,那个相比之下高一点且更有穿透力的小鼓(响弦Snare)声音,都是出现在24拍。

如果你认真的听的话,这个声音跟我们人拍手的频率和音色特点非常相似。

如果我们拍手拍在1、3拍的话,会打乱整个节奏的稳定性,让节奏有一种很拖地感觉,并且失去重心,甚至唱歌的人都不大容易找到一个小节的第一拍了。

例如拍在1、3拍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呢?我们必须要把拍手的声音拍在2、4拍上。


这样做就仿佛给小鼓注入了很大的能量,并且让台下和台上融为一体,无形当中让台下的拍手声融入到了音乐当中。听听效果:

不知道同学们听出区别了吗?是不是这样拍更好听?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的会众不一定能够拍的准拍子,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需要长时间训练和培养了,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性和审美本来就普遍比西方落后。

如果没有把握会众能拍准拍子,那么我们台上主领就不要轻易带领会众来拍手打节奏,可以在歌曲开始或结束的时候来用那种不用节奏的拍掌赞美。

如果年轻人多的会众或音乐素养比较好的会众,我们带领诗歌的时候,台的敬拜团队就可以很稳的带领和示范拍手,让台下尽跟着节奏来拍

切记不能太随意,不然会容易让整个音乐乱了阵脚,歌手们不知所措,乐手们也会不知如何下手。

如果实在是乱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主领的提示或留意鼓手的节奏。

同学们学会了吗?欢迎点赞转发在看来支持!若有问题,记得跟我们留言,你的提问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期的主题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翔老师送给2022毕业生的一段话,句句不提经,句句不离经

非常敬佩罗翔老师,不仅精通法律、知识渊博,能看出他为人也极其谦逊。

如果你经常看他的分享,应该不难看出他还是一个饱读经书(ShengJing)的人。例如就从他这短短的6分钟分享中,你会发现他引用的经文不小10处。

但他句句不提经,却句句不离经,我想这也许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的。

/

我们生在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言论和我们的活动都需要受到本国法律的约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把我们需要传递的信息和价值传递出去,这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这几年大量网站、公众号、自媒体被关,大量音乐和视频内容被下架,多数都是因为太明显、直接和高调的ZongJiao化内容。

很多人说寒冬来了。好吧,就算是真的寒冬来了,我也相信任何一个季节都有在那个季节当作的工。

春耕夏耘秋收冬,我们要思考的是,在当下的季节里,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工,应该做怎样的工。

信仰本不应该ZongJiao化,信仰应该生活化,生活应该信仰化。

ZongJiao令许多人心驰神往,也令许多人反感厌倦,唯独生命才能影响生命。

倘若罗老师只是讲的天花烂坠,私生活却是背道而驰的话,我相信他给这个社会无法带来正面的影响,反而会让许多人绊倒。

所以我们常说,要去改变家庭、改变社区、改变世界之前,我们需要先改变自己。在我们要去传递信息之前,先实践我们要传递的信息。

/ /

其次我们要去传讲信息和传递价值的时候,如果能学会用人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也许效果会更好。

例如一篇文章、一个短视频或是一首歌曲,我们完全可以试试不用那些常人觉得很陌生、特别属Ling、特别ZongJiao化的词汇,也许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YeSu跟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比喻来传讲真理,我常常想,祂如果是在21世纪的上海,可能不会跟我们用芥菜种来打比喻,因为我们压根不认识这个东西。

祂可能会说:光缆虽细,却能传到千里之外。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作光作盐传递真理并为祂做见证,但每个人的方式却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有人是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有人是在网络和媒体领域,有人是作公众人物,有人是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

如果每个人都站好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呼召和使命,我相信这个世代才能被转化,否则被转化的将会是我们。

/ / /

互联网短视频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有机会走入大众视野发挥影响力的时代。

如果你育儿很有经验,你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去分享育儿经验;如果你很有创业经验,你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去分享你的创业经验;如果你很有某方面的才华,你可以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去展示你的才华。

倘若你的生命有祂的样式,你的生活是在祂话语的教导下形成的,那么人们从你身上必定就能看到祂。

人们不一定读过ShengJing,但他们可以读你,他们不一定去过JiaoHui,但是你把JiaoHui带到了他们中间。

盼望每个儿女都能被祂兴起,一起为祂发光,完成祂的大使命。

祝福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