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抑郁症女孩遭侵犯后自杀!呼吁重视抑郁症孩子,他们不是矫情!

图片

今天看到这条新闻让人窒息:

14岁少女参加封闭式军事训练营疑被教官三次性侵。女孩患有重度抑郁症,遭性侵后于8月2日在家长陪同下报案。8月5日, 女孩坠楼身亡。

当我看到抑郁症3个字的时候,我真的心都要碎了。

我仿佛看到一个只要一根稻草就能压死的孩子,结果被一块大石头压稀碎了。

很多人并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也不了解现在的抑郁症患者有多少,让我来给你们一组数据吧。

/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就是太矫情,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这个女孩的父母会把自己抑郁症的孩子送到封闭式的军事训练营。

他们可能觉得这样的军事训练营会让他们的孩子刚强起来,但事实呢?

我想这样的训练营不仅不能保证孩子能变刚强,同时还可能给那些犯罪的恶魔提供了先天的作案条件。

因为孩子不能联系父母,训练期间若有任何的反抗都可能被视为矫情、反叛而不被重视。

我就想问一问大家,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她怎么可能是矫情?

今天我想说的是,抑郁症绝对不是矫情,同时也借此呼吁社会更多的关注抑郁症的孩子,呼吁家长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还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产生眼中的影响。

首先,抑郁症往往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失衡有关。

正式因为这些化学物质在影响着情绪、动机和幸福感,而这些化学物质的失衡可能导致持续的抑郁情绪。

同时,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患有抑郁症的家族史可能会增加个体患病的风险,这显示出抑郁症具有生物学基础,而不是简单的情绪波动。

抑郁症患者通常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无助,这些情感并不是他们能够靠自己轻易控制或摆脱的。

这些痛苦是真实而持久的,且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抑郁症患者常常容易自我贬低,并感到自己毫无价值,甚至可能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

你们也许不知道,有些孩子轻生的理由竟然是不想让爸爸妈妈失望,想要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些消极的自我评价不是“矫情”,而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

抑郁症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各种身体症状,如持续的疲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变化、慢性疼痛,甚至可能会出现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生理反应。

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完成日常任务,如上学、工作、社交等。他们可能对一切都失去动力,感到精力耗尽,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由于情绪低落和能量不足,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逐渐远离社交活动,感到孤立和疏离,而这又会恰恰容易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病情。

轻视抑郁症的严重性可能导致患者的绝望感加剧,最终可能让患者产生自杀的危险

/

抑郁症通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并且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以维持情绪稳定和防止复发,可以视为一种需要重视的慢性疾病。

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不仅无助于患者的康复,还可能使他们感到羞耻,阻碍他们寻求帮助。

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爱、陪伴、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误解、指责或轻视。

最后就以这首我写给抑郁症家人们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分享吧!

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抑郁症孩子,盼望他们都能从黑暗中走出来,进入爱与光明,得着永恒的盼望。

相信有爱就有奇迹!

“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需要你》翔巴德

家人们平安!
这首《我需要你》之前已经在QQ音乐发行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之前拍摄的这个视频。
这首歌是我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当时看到很多弟兄姊妹流离在外,也许他们正在远离的当中,正在躲避父的面,也许他们正在软弱疲乏当中缺乏信心和力量。
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鼓励他们回到父的怀抱。
因为我曾经也远离过,也常常软弱疲乏,是父的手扶持着我,每天吸引我,让我可以快跑来跟随他。

诗人说:“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远离的时候。当我们跟人的关系或跟Ta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在我们犯罪跌倒的时候,我们都会容易远离Ta。
但无论我们是升到天上还是降到地下,我们都无法躲避Ta的面,即使我们躲进黑暗里,黑暗都会如光明一样,让我们无法隐藏。

不知道家人们看今天这个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里面的亮点,我是今天发布以后才发现里面的亮点。
当时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拍摄的,你从视频里面能够看到,我唱着唱着天就越来越黑了。
但在5分46秒的时候,路灯突然亮了起来,仿佛是TA为我点亮的。
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 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 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样。(诗139:11-12 )
这话仿佛活化在了我眼前,今天看的时候仍然和当初创作的时候一样充满感动。
家人们,我要鼓励你们,无论我们走多远,我们都要相信,Ta都不会放弃我们,因为Ta永远爱我们。
无论我们在哪里,Ta都会引导我们,扶持我们。
愿你回到TA的身边!

不是男女平等吗?为何男女不能同场竞技?

图片
昨晚奥运拳击女子66公斤级总决赛杨柳大战带XY染色体参赛的性别争议选手哈利夫。
其实我心里蛮想杨柳赢的,但结果大家应该都已经看到了,哈利夫赢了。
目前关于哈利夫的性别争议疑团重重,我不确定她是“变性人(男性做过变形手术变成女性)”,还是“跨性别认同(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还是“DSD性发育异常疾病(两性畸形)”。
国际拳协就哈利夫性别争议发表过声明,直指她是非生理女性。
国际拳协IBA公告:2022年,在收到多位教练的投诉后,哈利夫同意接受性别检测,结果为XY。
一次测试出现错误是可能的,在2023年,该选手又接受了第二次检测,结果与第一次完全相同。
因此,哈利夫被国际拳协IBA直接取消女子比赛参赛资格并禁赛,她具有非正当的优势。
拳协表示性别标准就是:具有XY染色体的个体就是男性,具有XX染色体的个体则是女性。即使存在DSD运动员(性别发育差异综合症),如果参加拳击比赛也会对其他拳击手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危险。
对于哈利夫的性别我不做任何的判断和评价,因为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她具体属于哪一种类型。
但今天我想说一说,不是男女平等吗?为什么在竞技比赛中,男人和女人不能同场竞技?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冒犯,请多多包涵。)
     男女有别
 
首先是男女的生理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通常比女性有更多的肌肉质量、较高的力量和速度,这使得他们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是男女的体能差距
由于荷尔蒙(如睾酮)的影响,男性通常在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等体能指标上比女性更强,如果男女混合竞技可能会导致竞争不公平,影响比赛结果的公正性。
在一些高强度或对抗性强的运动中,如果男女同场竞技,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受伤风险,这不仅涉及比赛的公平性,也关系到参赛者的安全。
只有在一些非对抗性、协作性的体育项目中,如混合双打网球或混合团体比赛,男女可以共同参与,并且这些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男女合作的魅力。
     男女平等 
 
不是说的男女平等吗?
现在的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已经不止停留在宣扬男女平等的阶段了,他们更是在宣扬性别平等,例如目前美国官方现在已经承认多达97种性别。
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新法案将在官方文件中停止使用“母亲”一词,而是改用“分娩者”。
州众议员凯恩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法案在支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儿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确保LGBTQ家庭在建立亲子关系方面享有平等。”
有网友评论说:性别少数群体以一己之力让整个州的人都没了妈。
在后现代主义自由与包容的文化里,人们与真理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越来越多的人不敬畏真理书的话语,也不敬畏说“我就是真理”的那一位了。
造物者是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在真理书上,从来没有过第三种性别。
今天的人们即使发明出再多的性别来,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在造物者的眼中,只有两种。
不管你的心理认同自己是哪一种,还是身体特征是哪一种,正确答案也只能有那两种。

真理不会因为你相不相信而改变,

但你相不相信真理会改变你的生命。

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所说的性别平等是强调的能力平等。
例如过去女人和男人可以结婚,那么他们认为,其他性别的人和男人也应该可以结婚,也可以生养孩子,因为性别是平等的,能力是平等的。
但性别平等真的代表能力平等吗?
看了同重量级的XY染色体选手和XX染色体选手的拳击比赛,难道我们还没有答案吗?
就算这位XY染色体选手是DSD,那么也证明了,哪怕仅仅只是染色体的差别,能力都有差别。
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应该指男女平等,而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应该指的是男女的重要性平等,不应该是能力平等。
很多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做不了,而同样的,很多女人能做的事男人也做不了。这就是为什么造物者要造一个女人来和男人配合,因为男人和女人在能力上是一种互补性。
这也不是说男人的能力就比女人强,因为男女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有些能力男人更强,有些能力女人更强,也就是各有所长。
所以,我们应该强调的不是女人的能力一定要和男人平等,而是应该强调的是女人和男人一样重要。
女人需要男人,男人也需要女人,在造物者的眼中,他不会因为你是男人就多爱你一点,也不会因为你是女人就少爱你一些,因为我们都一样重要。
 
     男女搭配
 

中国人有句话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这一说法指的是在男女共同工作时,由于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从而减少疲劳感。

这种现象背后有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异性效应”。

就如同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男女不应该参加对抗性的项目,而应该参加协作型项目。

例如为什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比赛中会有男女混合双打。

因为混合双打在强调的是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

由于双方力量和技术的差异,比赛要求运动员们合理分工、互相支持,展示出不同性别运动员各自的优点。

由于男女选手在力量、速度和技术上的差异,混合双打通常需要更多的战术考虑。

例如,男选手可能会承担更多力量型的进攻,而女选手则可能利用速度和灵活性进行防守和配合。

同时混合双打也增加了比赛的多样性,使得比赛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的互动,这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混合双打也是展现了一种健康的男女平等的方式,这种形式强调了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平等。

盼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的去看待问题,愿真理叫我们自由。

祝福你!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别人会觉得我不正常

图片
《创意觉醒之旅》系列分享 / 翔巴德(義匠奖发起人)

– 唤醒匠人灵魂!解放你的创造力,夺回你的影响力!
– 创意照亮世界!使用这三样,让你的创造不再一样!
– 创造是一次冒险的旅程
– 创造就是做回人!做回自己
– 从模仿到创造!不要成为别人的复读机!
– 认识灵魂体!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 是谁在塑造你的灵魂
– 塑造灵魂的声音:造就的声音与破坏的声音
– 塑造灵魂的声音:肯定的声音与否定的声音
– 你比你认为的强大得多!
– 找寻内在的声音,回归真实的自己
– 遇见的故事,独一的艺术
– 粗糙的开始,好过一切完美的期待!
– 创造,凭信心不凭眼见
– 去创造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创造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不行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没学过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太晚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等我有钱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做不好!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有什么用?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只是我的自我

在我高中的时候,认识学校的一些美术生,他们都喜欢留长发、蓄胡须、听窦唯、给裤子挖破洞,看起来都很“不正常”。

我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我也很“不正常”。

我也喜欢听窦唯,喜欢在衣服裤子上涂鸦挖洞,在寝室听歌嘶吼,在深夜的树林里弹琴。

如果他们上了美院,做了艺术家,那么他们所有这些“不正常”都显得很正常,但如果他们没有上美院,没有做成艺术家,那么他们这些表现就显得极为“不正常”。

好像这些“不正常”的特征成为了艺术家的专利,因为他们总是和大众的日常行为不一样。

艺术家往往拥有跳跃性和非线性的非传统思维,和大众常规的逻辑思维是有差异的。

而且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追求极致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对事物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情绪也是跌宕起伏。

而且艺术家往往喜欢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穿着、言行、举止不拘一格,和主流大众的行为特征有极大的反差。

当艺术家去探索一些新鲜的事物时,他们的审美观往往和主流是不符的。

似乎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别看为怪胎,甚至被认为有精神疾病,例如梵高。

不过,虽然艺术家常常看起来“不正常”,但不代表“不正常”的就一定是艺术家。

并且我想说的是,“不正常”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所有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都可能看起来“不正常”。

但我们却可能因为怕别人觉得我们“不正常”而不敢冒险和创新。

其实,不仅创新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我们跟随、事奉和敬拜都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

当你的事奉像保罗一样癫狂,敬拜像大卫一样夸张,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你疯了。

但那又怎样呢?夫子在地上事奉的日子,也常常别人看作被鬼附了。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如果有一天,他们也看到那真光,想必一定会和我一样癫狂。

赞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希伯来原文就是“Halal”,这个词就是“哈利路”的原文,“亚”就是“雅威”的意思。

“Halal”的赞美就是癫狂的,尽情的,忘我的赞美,就如同大卫在约柜前极力跳舞的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要去创造,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我们要去敬拜,也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那么我们为了敬拜而去创造呢?

不用去管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勇敢的去创造,竭力的去敬拜吧!只要祂喜悦就够了,不是吗?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只是我的自我

图片
《创意觉醒之旅》系列分享 / 翔巴德(義匠奖发起人)

– 唤醒匠人灵魂!解放你的创造力,夺回你的影响力!
– 创意照亮世界!使用这三样,让你的创造不再一样!
– 创造是一次冒险的旅程
– 创造就是做回人!做回自己
– 从模仿到创造!不要成为别人的复读机!
– 认识灵魂体!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 是谁在塑造你的灵魂
– 塑造灵魂的声音:造就的声音与破坏的声音
– 塑造灵魂的声音:肯定的声音与否定的声音
– 你比你认为的强大得多!
– 找寻内在的声音,回归真实的自己
– 遇见的故事,独一的艺术
– 粗糙的开始,好过一切完美的期待!
– 创造,凭信心不凭眼见
– 去创造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创造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不行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没学过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太晚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等我有钱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做不好!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有什么用?

单身的弟兄姊妹经常问我:翔哥,我对这个人有感动,但我怎么确认这是父的心意,还是说这只是我自己的心意?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这句话已经把父的心意和我们自己的心意对立起来了。

但事实上这两者不应该是对立的

我们都会说,如今活的不再是我,乃是TA在我们里面活。那么既然TA在我们里面活,那么我的心意是否也可以恰恰是TA的心意呢?

我们还会说,TA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在TA里面的TA就在我们里面,我们就多结果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区分,这果子到底是葡萄树结的,还是枝子结的呢?

我相信,一个和里面那位合一的人,心意也可以是和那位相通的。

那么如果我对一个人有感动,可以是我的感动,同时也可以是里面那位给我的感动,这不一定是冲突和对立的,可以是合一的。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在一些矛盾的观念里,例如我们做一件事,我们会想,这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TA呢?

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为了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TA呢?

当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属于TA的。

很多弟兄姊妹在创作的时候,常常会问自己:这是不是只是我的自我呢?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只是他们的自我,那么在TA眼中就没什么意义。

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渐渐陷入了自我怀疑,然后就不再创作了。

我想说的是自我不等于自我中心

当我们在WORSHIP、在服事、在创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以TA为中心的,然后照着我们真实的本相到TA面前。

例如我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是我的创意,但是是我以TA为中心而展开的创意。

就好比这串葡萄是从我这个枝子上结出来的,但是我是连接在葡萄树上才结出来的,不是靠自己结出来的。

不要否定自我,不要怀疑自我,也不要逃避自我,只要要带着我们真实的自我来到TA的里面,那么我就不再是那个曾经的我。

勇敢的为TA去创造吧!

图片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有什么用?

图片
《创意觉醒之旅》系列分享 / 翔巴德(義匠奖发起人)

– 唤醒匠人灵魂!解放你的创造力,夺回你的影响力!
– 创意照亮世界!使用这三样,让你的创造不再一样!
– 创造是一次冒险的旅程
– 创造就是做回人!做回自己
– 从模仿到创造!不要成为别人的复读机!
– 认识灵魂体!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 是谁在塑造你的灵魂
– 塑造灵魂的声音:造就的声音与破坏的声音
– 塑造灵魂的声音:肯定的声音与否定的声音
– 你比你认为的强大得多!
– 找寻内在的声音,回归真实的自己
– 遇见的故事,独一的艺术
– 粗糙的开始,好过一切完美的期待!
– 创造,凭信心不凭眼见
– 去创造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创造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不行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没学过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太晚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等我有钱了
– 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做不好!

还记得我小时候因为热爱音乐,想要我爸妈给我买一把吉他,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弹吉他有什么用?

我知道,在很多人的眼中,成绩好的孩子才是有用的孩子,长大以后能赚钱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弹吉他看起来并不会让学习进步成绩变好,甚至可能会耽误学习,长大以后靠弹吉他好像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我爸妈会说:弹吉他又什么用?

后来我写信给我舅舅,舅舅从我的信中感受到我已经“爱乐成病”,就斥巨资送了我一把吉他,那年我高二。

今天我回过头去看,我想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很有可能我会抑郁成疾,因为当时家庭的变故让我常常郁郁寡欢,我想弹吉他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

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很有可能我会变坏,和我的一些混混同学以及同龄人一起去打架、斗殴、偷窃、抢劫。

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我大学就不会组建乐队,如果我没有组建乐队,就不会认识后来一起创办音乐网站的伙伴,如果我没有创办音乐网站,就不会遇到上海的投资人,如果我没有遇到上海的投资人,就不会遇到JESUS,如果没有遇到JESUS,就不会走上今天这条服事的道路。

这一切的一切,今天回过头去看,你们会觉得当时的我弹吉他没有用吗?

我想说的是,很多别人看起来觉得没有用的事,对你来说不一定没有用;很多你当下觉得没有用的事,未必真没有用。

当以色列人绕耶利哥城的时候,他们恐怕不知道这样绕有什么用;当以利沙和那个穷寡妇说去问邻舍借空器皿,她恐怕也不知道借来有什么用;当那个瞎子被唾沫和泥抹在眼睛上,还要他去西罗亚池子去洗时,他恐怕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一切的事,父也不会将所有一切的事都指示我们,祂行奇事无可测度。

祂若召我们去做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全然的顺服。

倘若我们里面的声音呼召我们去创造,那么我们就先不要管,创造这些有什么用?这些有谁看?

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创作就被大大的使用,祝福到了一个人,并影响和改变了他的一生。

见证:一副画改变一个生命!不!是上帝!

我如果是泥土,父是陶匠,那么他最终会将我陶造成什么器皿,我也许并不知道,但我愿意放在他的手中,让他来塑造我,使用我。

鼓励你,跟随你内心的声音和感动,大胆的去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