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底从哪里来?可要小心哦!

图片
文|翔巴德

今天爸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和我说他们昨晚做了奇怪的梦。我叫他们说来听听。

他们说,白天去了我舅外公家吃饭。舅外公炒了一碗肉,在吃之前舅外公要祭一下,然后被我爸妈拒绝了。

我妈说,如果祭的话,他们就不吃这个肉了。结果舅外公最后没有祭。

没想到,他们晚上就都做了梦。

我爸梦到刚去世的奶奶来找他要肉吃,我妈也梦到了一块肉。

听到这里,你是否会感到一阵后背发凉呢?

我听完就开玩笑说:“那恶者到嘴边的肉被你们吃了,所以在梦里来欺骗你们。”

其实,梦境有时真的会成为一种搅扰。

有时候是荒诞无比的场景,也许是似曾相识的画面,有时让人心里发暖,有时却惊醒在半夜。

那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梦境一直是我们人类最神秘的体验之一。

真理书上也经常提到梦,现代科学也在不断研究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梦这个话题吧。

一、真理书上的梦境

在书上的记载里,梦常常出现。如果仔细梳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启示性的梦

有些梦带来方向、提醒或安慰,让人心中更清晰。比如古时有人因梦得到保护或指引。

这样的梦往往符合真理,并且伴随平安。

2、人思虑的梦

书上说:“事务多,就令人作梦。”很多时候,梦只是白天所见所想的延伸,是大脑对经历与情绪的一种重组。

它真实,但并不一定承载着特殊意义。

3、虚妄或搅扰的梦

也有一些梦带来恐惧、控告,甚至让人陷入迷惑。书里警告过我们有“假梦”和“虚梦”,它们或许是内心的虚妄,也可能成为某种试探。

二、脑科学里的梦境

我查了一下关于现代神经科学给出的解释,也同样有意思,说梦境主要发生在 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此时大脑非常活跃。

1、信息整合

白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会被大脑“清理和分类”。零碎的片段被重新组合,就变成了梦。

2、潜意识的显现

梦境往往与潜意识有关。被压抑的情绪、未表达的担忧和欲望,会在梦中以奇特的方式呈现。

3、外部刺激的干扰

睡眠中,大脑仍能感知环境与身体状态。例如房间里的声音、身体的不适,都会被编织进梦境。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梦看似毫无逻辑,其实是大脑夜间的“整理工作”。

三、如何分辨梦境

当我们遇到某个特别的梦时,如何判断它是否值得我们留意和寻求呢?

这里有三个小原则:

1、是否符合真理

—— 梦境不会引导人远离正道。

2、是否带来平安

—— 有价值的梦,常常让人心里更清晰,而不是更混乱。

3、是否有印证

—— 如果是重要的提醒,往往会在生活中得到其他的呼应。

/

前段时间,家人去医院探访一个病危的女孩,她奶奶是一位已经去世的姐妹。

可是这位女孩心里比较硬,就是不愿意相信。

和她家人聊起来才知道,因为他们家人常常做梦,梦到去世的奶奶在那边过得很不好,很落魄的样子。

家人们只能跟她反复解释,要懂得分辨,因为那恶者也常常假扮光明的使者。

但很遗憾,她们被这梦迷惑了。

这种梦就是虚妄的梦,里面有来自那恶者的搅扰和试探。因为恶者白天都在搅扰试探,夜间牠也不会消停。

所以,要小心哦!

我们不必过度迷信梦,也不该忽视梦。

最重要的,是带着分辨的心去生活,查验那位纯全、善良、可喜悦的旨意。

因为,真正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从来不是靠梦境,而是我们清醒时所选择的道路,以及我们和那位引导者真实可靠关系。

祝福你!

图片

图片

图片

“好难过,我被拒绝了!”

图片
文|翔巴德

有个姐妹和弟兄表白被拒绝了。

你有被拒绝过吗?被拒绝的感觉怎么样?

过去,我对“拒绝”这两个字极度敏感,当自己被拒绝的时候,往往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好。

可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学会了一个功课——拒绝,并不等于否定你。

有些拒绝只是告诉你:那扇门不是为你开的,那条路不该你走。

回头看,那些当年让我心碎的拒绝,其实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

考学失败,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但这也让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乐队,大学毕业后就创业,一直走在追梦的路上。

在感情里,经历的拒绝和背叛,让我后来有机会遇到真正对的人。

所以,拒绝有时候不是打击,而是一种保护。它逼你绕开错误的舞台,推动你走向真正属于你的位置。

/

很多有价值的人,常常被拒绝。

艺术家梵高生前卖不出几幅画,却在死后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马丁·路德·金被世界误解、威胁,却为一代人点燃了希望的火焰;

甚至爱我们的人子,也曾被世界拒绝,但正因为这样,祂的光显得更加无法遮掩。

所以,被拒绝并不一定是在证明你不行,也许是这个世界“不配”承载你的价值。

如果你因为坚持真理而被世界拒绝,那么那一刻,正好说明你比世界更宝贵。

所以,不要急着否定自己。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配,而是他们不配,并不是你太差,而是你太贵重。

当世界拒绝你,也许是在证明:你本是这世界不配有的人。

祝福你!

图片

图片

为什么大海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为什么大海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为什么大海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为什么大海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因为当你站在海边,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浩瀚,
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忧愁,也不过是浪花里的一点微光。

海浪一次次涌来,好像在告诉我们:
再难的日子,也会被带走;
再重的心事,也会被冲淡。

其实,来到那位至高者面前也是如此。
当你常常仰望祂,
你就会发现,原本压在心头的困难与苦楚,
在祂的伟大面前,也算不了什么。

愿你心里常有一片海,
带走忧愁,留下安宁。

Sean

生命是父的礼物,生活是我们的回礼!

图片
文|翔巴德

一转眼,这一年已经过去一大半。

我们地上的这个生命并不是无限延展的,它更像是一份有期限的礼物,期限若到,我们就要去另一个世界了。

我想起儿子曾跟我说过的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已经快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这句话仿佛在提醒我,我的期限已经快到一半了。

无论我们能活到多少岁,我们的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心跳,都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一份无价的礼物。

它不是我们努力得来的,也不是我们配得的。

我们无法选择它的开始,也无法预测它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用它来回应赐我们生命的那位

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我们如何吃饭、如何说话、如何工作、如何爱人,都是在回应。

/

保罗曾说:“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父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常以为“献上”是特别的行动,可能是去做一件大事、去完成一个使命。

但保罗提醒我们,不是一次性的献祭,而是“将身体献上”。

换句话说,就是把我们的整个人、整个人生,日常的生活点滴,都当作一种回应。

如果生命是礼物,那生活就应该是那份“活祭”的表达。

吃饭时是否怀着感恩?说话时是否存着温柔?工作时是否忠心良善?凡事是否以TA为大?

很多看似微小的日常,其实都是一场场大敬拜。不是站在舞台上才是敬拜,我们活着的每一刻都可以成为回应。

/

有时候我会软弱,觉得自己献得不够好、不够完全。

可每当这样想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孩子们在节日里送给我的那些稚嫩的手绘卡片,画得歪歪扭扭,但我的心却依然感动。

因为我看到的不是画得好坏,而是孩子的心。

生活的回礼,重要的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心。

因此,首先要用我们的生活来回应,而不是只有在舞台上回应。

图片

图片

乐器在吃灰还好,要是人也在吃灰呢?

图片
文|翔巴德

上周受邀在一个团队分享,有一堂当我在台上分享到一半的时候,听到身后一声巨响。

当我转过身去,发现是斜靠在墙角的一支Warwick电贝斯倒下来了,看上去好像已经吃灰很久了,这似乎是在表示它的抗议。

其实,很多敬拜团都有一些乐器放在那里吃灰,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

当你读到“你们敬拜团有乐器正在吃灰吗?”,你一定会很有共鸣吧?

但其实我很想说:“乐器在吃灰还好,要是人也在吃灰呢?”

01. 被遗忘的感觉

 

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段很长的低谷期。

明明心里满有热情,却没有机会发挥;明明渴望被用,却常常觉得自己被放在角落,甚至常常被泼冷水。

那种感觉,就像一件本可以发声的乐器,却被尘土覆盖,静静地躺在墙角,甚至都没有一个体面的琴盒和琴包来装它。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你在团队里,却觉得自己多余;你在人群中,却感觉没有人真正看见你。

那种“吃灰”的孤单,比物品蒙尘更让人心酸。

02. 为什么会“吃灰”?

人之所以“吃灰”,往往不是因为没价值,可能是因为:

  • 没找到合适的舞台:能力与环境不匹配,结果被搁置。
  • 没有被耐心培养:需要成长的时间,却被误以为“不行”。
  • 心里失了火热:因为挫折,因为冷眼,慢慢放下了曾经的热情。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乐器,只是调音的过程可能长一些,等待的时间可能久一些。

03. 这不是终点

暂时在吃灰,不代表价值的消失。

被尘土覆盖的吉他,只要轻轻擦拭,依然能发出动人的旋律。人也一样——哪怕沉寂了一段时间,只要重新被点燃,依然能释放生命的声音。

所以,若你觉得自己正在“吃灰”,不要灰心。那并不是你的终点,而是一个安静的预备期。

你看似被放弃,其实可能正在被预备。

04. 彼此成全

如果你是团队的带领者,请不要忽略角落里那些“吃灰”的人。

他们可能没有立刻上场的光彩,却有上场的潜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立刻的掌声,而是有人帮助他们活出他们的呼召,以及过程中的陪伴与扶持。

乐器吃灰,最多是浪费了钱。人若吃灰,却会浪费掉一段宝贵的生命。

愿你我在蒙尘时,不忘自己的价值,在等待时,仍守住心里的火热。

愿拣选你的那位,把你从角落里轻轻拿起,让你再一次被调音,再一次奏响动听的旋律。

记住:你不是被遗忘的乐器,你只是在等待发声。

图片

图片

年轻人都不爱去这里了

年轻人都不爱去这里了

⛪️海风吹拂的岛屿,
宁静的村庄,
转角遇见这座安然伫立的教堂。

像是一首安静的诗,
守望着岁月,
也守望着来往的人心。

年轻人都不爱去这里了,
但他们有他们发光的地方,
相信那殿的荣耀要大过先前!

Sean

别等腰疼了才学走路

图片
文|翔巴德

过了40岁,才开始关注自己的体态,主要是因为腰常常不舒服,所以现在开始在练习纠正自己的走路姿势。

原来这么多年来,我走路的姿势都是有问题的,就这么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学过。

其实很多的真理就像如何正确走路一样,需要每天操练,看似很平常,久而久之你就知道它的重要了。

很多人的生命在某一个时间出了问题,往往是因为在过去的日子里,没有认真操练真理,认为那些并没有很重要,就好比我在没有腰疼之前,都没有注重过自己的体态。

真理的作用,就像身体的骨骼——平时不在意,直到它出问题,你才会发现它影响着一切。

一个人走路姿势不正确,起初或许没什么感觉,但日复一日,累积的压力最终会在腰椎、关节、肌肉上显露出来。

同样,一个人在言语、情绪、关系上的偏差,起初也许微不足道,但长年累月,最终会让生命的“脊梁”弯曲。

/

我们常常以为,生命中真正的挑战会以轰轰烈烈的方式出现,可实际上,它们更多是以一种“慢性积累”的方式潜伏着。

一次次没去选择喜乐,一次次没去约束口舌,一次次选择担忧而不是信心,一次次忽略家人的需要……久而久之,裂缝就从里到外蔓延开来。

“常常喜乐”,不是在好消息来的时候笑一笑,而是在心情低谷时仍能选择感恩;

“污秽言语不可出口”,不是在场面温和时才守住嘴巴,而是在冲动时依然能勒住舌头;

“不为明天忧虑”,不是放弃计划,而是即使计划赶不上变化也依然安稳;

“孝敬父母”、“丈夫爱妻子,妻子顺服丈夫”,也不是靠偶尔一次的体贴就能维持,而是需要在一千个日常细节中去练习与坚持。

这些真理,不是摆在书架上的标语,而是需要被我们一步步走进生活里的节奏。

你今天的选择,就是明天的体态;你今天走得歪,明天就得花更多力气去矫正;你今天走得稳,明天遇到风雨也不容易被吹倒。

/

所以,不要等腰疼了才学走路,不要等婚姻濒临破裂才学去沟通,不要等孩子叛逆了才学去陪伴,不要等情绪爆炸了才学去约束,不要等到团队出现各种问题才教导和操练真理。

日常的操练,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在悄悄塑造一个未来更稳、更美、更健康的你。

今天,就从第一步开始——走得正一点,走得稳一点,让真理成为你的姿势,让你的生命越来越挺拔。

让我们一起加油!

图片

图片

尽量不要单独关怀一个异性,除非你想和对方结婚!

图片
文|翔巴德

还记得我单身的时候,有一位弟兄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尽量不要单独关怀一个异性,除非你想和对方结婚。”

这句话听起来很“冷漠”,甚至有点“冷血”的味道,但细想,却很有智慧。

那时候,我并没太当回事,觉得关心一下别人,是出于礼貌和爱心,特别是弟兄姊妹之间,有什么大不了的?

可后来经历多了,我才慢慢明白,这句话是一种很有智慧的保护。

/

因为关怀,本身就是一种很温暖的力量。而温暖,是会让人靠近、甚至依赖的。

尤其是在孤单、脆弱的时候,那一点点的关心,很容易被放大成“特别”。

我也见过不少本来只是单纯聊天、帮忙的关系,最后走向了暧昧;也见过有人明明只是出于单纯的爱心,却被对方误会成暧昧信号。

更见过有人因为分不清关怀与喜欢的界限,让友情、团队、甚至信任全都崩塌。

在情感的世界里,单独的温度,往往会被理解成“只给你”。

哪怕你真的只是关心,对方也会觉得你是在暗示。

/

所以我常常建议,如果真的要特别关怀一个异性,那必须先考虑清楚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如果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那就尽量要让关怀放在群体里、放在更安全的氛围中。

珍惜自己,也珍惜对方的心,不随意拨动,不轻易试探。

毕竟,有些界限,不是为了拒绝爱,而是为了保护爱。

我结婚以后,通常要关怀异性,我都会让合适的姐妹去关心,即使这让我看起来冷漠,甚至让人觉得我不好相处或觉得我没有爱心。

没关系,习惯就好。

曾经有一次,一个姐妹跑来问我说:翔哥,有个问题憋在心里已经一年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想来问你,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在小组里一直不怎么搭理她。

和她解释了以后,她也终于释怀了。

当然,我也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去关怀姐妹,她是我最好的帮助者。

最后有一句话的温馨提醒:

单独的温度,不要轻易给,也不要轻易收,要考虑清楚!

图片

图片

忍耐等候,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图片
文|翔巴德

「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TA来。看哪,农夫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且忍耐等候,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 5:7

今天立秋了。

清晨的风里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凉意,阳光不再那么暴烈,仿佛天地都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准备进入收获的节奏。

老实说,这段时间我感觉有点干燥,不是吹空调吹的,而是心。

这段日子仿佛像被晒焦的田地,接二连三的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寻求的事一直没得到回应,有些挑战仍要面对。

例如经济的压力、属灵的争战,在跟随的道路上仿佛播下很多种却一直没见发芽。

我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需要放弃。

但就在今天,立秋的这天,我读到了雅各书这段话,仿佛有个声音在轻轻的提醒我:“孩子,再等等。秋雨就要来了。”

/

现代人普遍熟悉的是温带或东亚的农历季节,比如中国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种、秋天收割,这是湿润春季—炎热夏季—丰收秋季的农业节奏。

但以色列地处地中海型气候,季节与降雨规律有明显不同:

秋雨是播种前的预备雨,主要负责松土和滋润,而春雨才是收割前的恩雨:催熟、成全。

因此,雅各说:「农夫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且忍耐等候,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意思是说,农夫从开始到结果都耐心等待时令,不急于一步。

它提醒我,即使现在还没有看见什么,也不代表没有希望。

我们除了要撒种,也要学会等候和交托。

/

有时候,我也想当那个“等候的农夫”,但很多时候,我是一边望天,一边嘀咕:“怎么还不下雨?”

雅各这段话提醒了我:

“不是你能决定什么时候雨会来,但你可以决定,你还愿不愿意相信雨终会来。”

信心和盼望很重要,很多时候事情会朝着我们信的方向发展,而我们自己会向着我们盼望的方向努力。

所以今天,我决定收起焦虑,继续做好当下该做的,该撒种时就撒种。

因为我知道,秋雨真的会来,春雨也不会缺席。

那位掌管天地的,一直都在。

/

也许现在秋雨还未来到,愿我们仍持有一颗忍耐的心,不怕等候,不惧暂时的干渴,在立秋的这一天,我们就挥起锄头来松松土,继续播下种子。

相信秋雨春雨必会来到,那地里宝贵的出产,终将属于我们。

一起加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