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可以跟你合吃一个冰激凌
还会把精华留给你,
能让你拍他们丑到爆的表情包
还能把你拍得很帅,
心里骂你千百回
却还忍你爱你的人。
这种人通常不叫他们“家人”,
我们都是直接叫名字的。
Sean
信仰、生活、音乐、文字、创意
竟然还有这样的人!
可以跟你合吃一个冰激凌
还会把精华留给你,
能让你拍他们丑到爆的表情包
还能把你拍得很帅,
心里骂你千百回
却还忍你爱你的人。
这种人通常不叫他们“家人”,
我们都是直接叫名字的。
Sean
那天,在这座漂亮的Chapel里面为接下来两个小时的“琴与炉”做预备,当时我们都被墙壁上这八个大字所吸引。
我想,既然这么大的八个大字刻在这个地方,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而且特别对着我们台上的人。
请原谅我们青年人,平时都不读繁体字,也不习惯从右往左读,我问了一圈也没人能帮我解释这八个字。
后来我们服事结束,走到一处街角,又看到那里张贴着这八个字。所以当时我就靠着我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基础,找到了这八个字的出处。
原来这八个字出自《太20:27-28》的文理譯本:欲為首者、當為爾僕、猶人子至、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且舍生為眾贖也。
很感恩可以在服侍的当中得到这样的提醒。
/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是在某次被服侍的经历中得到生命的。
我们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很有爱,很多人关怀我们服侍我们,这就好比一个婴孩来到世上,只要张开嘴就得到了母乳的喂养。
但婴孩渐渐长大的时候,各种能力都需要被训练,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翻身或自己用手抓辅食,直到有一天开始可以自己吃干粮。
如果我们一直只是懂得张开嘴,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无法长大,我们只会停留在婴孩的阶段。
为什么有些人之所以一直在换“家”,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张开嘴想要得的这个“家”无法满足他们了。
一旦他们换一个“家”,往往又会被当作新人,又被照顾一次。
但一直这样下去,就会成为巨婴,当有人跟他们说真话的时候,他们就会受伤的离开,离开后还会说这里没有爱。
/
我们都习惯了服务行业“顾客就是GOD”的服务文化,我们去到一个家会评价那里和评价一个饭店一样。
我们到了那里,屁股一坐,点评讲台和点评饭店的菜品一样,评价WORSHIP和评价音乐会一样。
有些人换了很多家“饭店”都没有找到一家满意的,所以选择在网上跟一些自己喜欢的,手机一打开就可以了,想听啥就听啥,像极了点外卖,并且还会选择大品牌。
但是家和饭店不一样,家是按时分粮,且为让家里人健康,不一定能照顾到口味,因为我们想吃的,未必是我们需要的,也未必是对我们好的。
而且一般的家里也并不具备像饭店那样烹饪各种美食的能力。
/
如果我们在这个家里,先从吃奶的婴孩开始,渐渐长大,然后吃辅食、吃干粮、打酱油、做家务,直到有一天长大成人可以养家,那该有多好啊。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长大成人,让我们可以更好的服侍人,而服侍人的目的是可以更好的荣耀S。
如果去到”家”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志,而不是去受服侍,不是去消费,我想这个“家”不可能不兴旺。
毕竟,当时若没有人服侍我们,我们就不可能认识S。
/
难道我们长大成人就不需要被服侍吗?
当然需要。只是我们被服侍的方式会不一样了。
也许不再会有人喂养我们,但父会差人来牧养我们,因为他不会撇下我们不管,他会用他的杖他的杆引导我们。
他还会用他的方式训练我们,但这往往是令我们不舒服的。
并且他常常会让我们去服侍别人,而在这服侍人的过程中,我们却不知不觉的被服侍了。
有时候上头那位会亲自服侍我们,有时候他会通过我们服侍的对象来反哺我们。
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牧羊人往往都是“负伤的医治者”,他们自己也是需要医治需要服侍,但他们却在服侍着许多人。
有些人觉得他们不关怀自己,哪知他们比这些人更孤独更无人关怀。
好在他们都有上头那位给他们力量,他们不仅会得到上头来的服侍,那些他们服侍的对象也不知不觉中服侍到了他们,就好比妈妈辛苦乳养孩子,也在孩子身上收获了满足和喜乐。
/
假若有个地方,只能用勺子才能吃到食物,并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两米长的勺子。
如果每个人只顾自己喂自己,那么每个人都吃不到食物,只会饿死。
如果每个人只等着别人来喂,那么等到那些喂他的人饿死了,他自己也会饿死。
但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喂别人,那么每个人都能吃到食物,大家都不会饿死。
你希望是哪种呢?
To serve, not to be served。
盼望我们都可以做那个服侍人的人,因为我们会不知不觉就服侍了人子;盼望我们都可以做那个接待人的人,因为我们会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祝福你!
Ta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常在Ta里面的,Ta也常在我们里面,我们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Ta,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把这首歌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吧,盼望这首诗歌也能带给他们感动和祝福,把他们带回到Ta的面前。
祝福你!

只想要上帝帮忙解决问题
但不想要上帝
这是很愚蠢的
因为人生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而且许多的问题
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上帝造成的
Sean
服事是生活的燃料
不应该是生活的重担
Sean
或许上帝是要你战胜它
然后告诉你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Sean
没有梦想的生活
没有盼望
没有生活的梦想
经不起考验
愿你有生活也有梦想
最重要是为上帝去梦想
Sean
真理书是TA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TA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真理书写作时间跨度大约有1500年,一共有三四十位作者,涵盖了先知、祭司、国王、牧羊人、医生、税吏、渔夫、学者等各类人群,TA通过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来启示TA的旨意。
到今天为止,书上的话语虽然已经写成,但是TA是不停止说话的,到今天为止,TA仍然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跟我们说话。
因为TA的话语有两种,一种是Logos,还有一种是Rhema。
“Logos” 和 “Rhema” 是两个常用的希腊词汇,它们都可以翻译为“话语”或“言语”,但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
1. Logos(λόγος)
在希腊文中Logos原意为“话语”、“理性”、“道理”或“逻辑”。它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普遍的原则、思想或真理,并且用来特指太初有道的那位道。
Logos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
在希腊哲学中,“Logos”也常被用来表示宇宙的奥秘或秩序。
2. Rhema(ῥῆμα)
在希腊文中Rhema指“说出来的话”或“特殊的话语”,通常表示一个特定的、针对性的话语,是某个时间、地点或情境下的具体启示或言语。
Rhema 经常用来表示TA对个人或某一具体情境所说的特定言语。
例如: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TA口里所出的一切话(Rhema)。这里的“Rhema”指的是在特定时间TA对人所说的具体话语。
例如,我们从TA领受的一些特别的感动和指引就会称之为Rhema,或者当你读TA的话时,某段话语特别感动你,成为你现阶段的指引或安慰,这时这段话语也可以被视为TA给你的Rhema。
Logos通常表示一般启示,是普遍的、客观的,涵盖整个书上的所有真理。
“Rhema则是特定的、个人的,往往指在某一具体情境下对某人所说的具体话语。Rhema可以从 Logos中“跳出来”,成为对某个人特别有意义的话。
3. 传递TA的话语
TA曾对哈巴谷说:将这默示明明地写在版上,使读的人容易读(随跑随读)。
也就是说,TA是默示的源头,而我们可以成为TA默示的管道,去传递TA的话语。
今天的我们仍然需要传递TA的话语,我们不仅要传递logos,也要传递rhema。
TA和哈巴谷所说的“随跑随读”,就是我们要去将TA的话传递给人,让人容易读到,也容易读懂,好明白TA的话语。
盼望更多的人可以被兴起,来成为TA话语的管道。你是TA在这个世代要兴起的人吗?
祝福你!
好牧人爱每一只羊
即使你觉得你微不足道
或者罪孽深重
他仍然愿意撇下99只
奋不顾身的来寻找你
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