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说:“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
不是男女平等吗?为何男女不能同场竞技?
真理不会因为你相不相信而改变,
但你相不相信真理会改变你的生命。
中国人有句话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这一说法指的是在男女共同工作时,由于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从而减少疲劳感。
这种现象背后有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异性效应”。
就如同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男女不应该参加对抗性的项目,而应该参加协作型项目。
例如为什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比赛中会有男女混合双打。
因为混合双打在强调的是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合作和配合。
由于双方力量和技术的差异,比赛要求运动员们合理分工、互相支持,展示出不同性别运动员各自的优点。
由于男女选手在力量、速度和技术上的差异,混合双打通常需要更多的战术考虑。
例如,男选手可能会承担更多力量型的进攻,而女选手则可能利用速度和灵活性进行防守和配合。
同时混合双打也增加了比赛的多样性,使得比赛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的互动,这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混合双打也是展现了一种健康的男女平等的方式,这种形式强调了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平等。
盼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的去看待问题,愿真理叫我们自由。
祝福你!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别人会觉得我不正常
在我高中的时候,认识学校的一些美术生,他们都喜欢留长发、蓄胡须、听窦唯、给裤子挖破洞,看起来都很“不正常”。
我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我也很“不正常”。
我也喜欢听窦唯,喜欢在衣服裤子上涂鸦挖洞,在寝室听歌嘶吼,在深夜的树林里弹琴。
如果他们上了美院,做了艺术家,那么他们所有这些“不正常”都显得很正常,但如果他们没有上美院,没有做成艺术家,那么他们这些表现就显得极为“不正常”。
好像这些“不正常”的特征成为了艺术家的专利,因为他们总是和大众的日常行为不一样。
艺术家往往拥有跳跃性和非线性的非传统思维,和大众常规的逻辑思维是有差异的。
而且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追求极致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对事物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情绪也是跌宕起伏。
而且艺术家往往喜欢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穿着、言行、举止不拘一格,和主流大众的行为特征有极大的反差。
当艺术家去探索一些新鲜的事物时,他们的审美观往往和主流是不符的。
似乎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别看为怪胎,甚至被认为有精神疾病,例如梵高。
不过,虽然艺术家常常看起来“不正常”,但不代表“不正常”的就一定是艺术家。
并且我想说的是,“不正常”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所有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都可能看起来“不正常”。
但我们却可能因为怕别人觉得我们“不正常”而不敢冒险和创新。
其实,不仅创新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我们跟随、事奉和敬拜都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
当你的事奉像保罗一样癫狂,敬拜像大卫一样夸张,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你疯了。
但那又怎样呢?夫子在地上事奉的日子,也常常别人看作被鬼附了。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如果有一天,他们也看到那真光,想必一定会和我一样癫狂。
赞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希伯来原文就是“Halal”,这个词就是“哈利路”的原文,“亚”就是“雅威”的意思。
“Halal”的赞美就是癫狂的,尽情的,忘我的赞美,就如同大卫在约柜前极力跳舞的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要去创造,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我们要去敬拜,也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那么我们为了敬拜而去创造呢?
不用去管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勇敢的去创造,竭力的去敬拜吧!只要祂喜悦就够了,不是吗?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只是我的自我
单身的弟兄姊妹经常问我:翔哥,我对这个人有感动,但我怎么确认这是父的心意,还是说这只是我自己的心意?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这句话已经把父的心意和我们自己的心意对立起来了。
但事实上这两者不应该是对立的。
我们都会说,如今活的不再是我,乃是TA在我们里面活。那么既然TA在我们里面活,那么我的心意是否也可以恰恰是TA的心意呢?
我们还会说,TA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在TA里面的TA就在我们里面,我们就多结果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区分,这果子到底是葡萄树结的,还是枝子结的呢?
我相信,一个和里面那位合一的人,心意也可以是和那位相通的。
那么如果我对一个人有感动,可以是我的感动,同时也可以是里面那位给我的感动,这不一定是冲突和对立的,可以是合一的。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在一些矛盾的观念里,例如我们做一件事,我们会想,这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TA呢?
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为了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了TA呢?
当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属于TA的。
很多弟兄姊妹在创作的时候,常常会问自己:这是不是只是我的自我呢?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只是他们的自我,那么在TA眼中就没什么意义。
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渐渐陷入了自我怀疑,然后就不再创作了。
我想说的是自我不等于自我中心。
当我们在WORSHIP、在服事、在创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以TA为中心的,然后照着我们真实的本相到TA面前。
例如我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是我的创意,但是是我以TA为中心而展开的创意。
就好比这串葡萄是从我这个枝子上结出来的,但是我是连接在葡萄树上才结出来的,不是靠自己结出来的。
不要否定自我,不要怀疑自我,也不要逃避自我,只要要带着我们真实的自我来到TA的里面,那么我就不再是那个曾经的我。
勇敢的为TA去创造吧!
人生的意义,不是看你能给这世界留下些什么?
人生的意义
不是看你能给这世界留下些什么
而是要看你能带些什么进到永恒里
Sean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这有什么用?
还记得我小时候因为热爱音乐,想要我爸妈给我买一把吉他,他们给我的回答是:弹吉他有什么用?
我知道,在很多人的眼中,成绩好的孩子才是有用的孩子,长大以后能赚钱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弹吉他看起来并不会让学习进步成绩变好,甚至可能会耽误学习,长大以后靠弹吉他好像又不能当饭吃,所以我爸妈会说:弹吉他又什么用?
后来我写信给我舅舅,舅舅从我的信中感受到我已经“爱乐成病”,就斥巨资送了我一把吉他,那年我高二。
今天我回过头去看,我想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很有可能我会抑郁成疾,因为当时家庭的变故让我常常郁郁寡欢,我想弹吉他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
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很有可能我会变坏,和我的一些混混同学以及同龄人一起去打架、斗殴、偷窃、抢劫。
如果我当年没有吉他,我大学就不会组建乐队,如果我没有组建乐队,就不会认识后来一起创办音乐网站的伙伴,如果我没有创办音乐网站,就不会遇到上海的投资人,如果我没有遇到上海的投资人,就不会遇到JESUS,如果没有遇到JESUS,就不会走上今天这条服事的道路。
这一切的一切,今天回过头去看,你们会觉得当时的我弹吉他没有用吗?
我想说的是,很多别人看起来觉得没有用的事,对你来说不一定没有用;很多你当下觉得没有用的事,未必真没有用。
当以色列人绕耶利哥城的时候,他们恐怕不知道这样绕有什么用;当以利沙和那个穷寡妇说去问邻舍借空器皿,她恐怕也不知道借来有什么用;当那个瞎子被唾沫和泥抹在眼睛上,还要他去西罗亚池子去洗时,他恐怕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一切的事,父也不会将所有一切的事都指示我们,祂行奇事无可测度。
祂若召我们去做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全然的顺服。
倘若我们里面的声音呼召我们去创造,那么我们就先不要管,创造这些有什么用?这些有谁看?
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创作就被大大的使用,祝福到了一个人,并影响和改变了他的一生。
我如果是泥土,父是陶匠,那么他最终会将我陶造成什么器皿,我也许并不知道,但我愿意放在他的手中,让他来塑造我,使用我。
鼓励你,跟随你内心的声音和感动,大胆的去创作吧!
《你是如此爱我》-翔巴德 腾讯视频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我做不好!
《创意觉醒之旅》系列分享 / 翔巴德(義匠奖发起人)
当我们说“我做不好”时,看起来比说“我不行”要更好一些,毕竟至少有尝试过,只不过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说“我不行”的人往往都没尝试就决定放弃了。
但其实那个做了却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人,比压根没做的人要痛苦得多,因为他付出了代价,但似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前者是投资了,但是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回报,而后者是压根就没有投资。
不管怎么样,这两者都是我们创作路上很大的绊脚石。
通常有两个主要原因让我们容易对我们所做的东西产生否定,第一个原因就是受他人负面评价的影响,第二个原因就是完美主义。
假如有三个人说你做的东西好,但这时有一个人说你做的东西不好,我们常常容易放大这一个人说的,并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渐渐开始产生自我怀疑。
别人的评价重要吗?当然重要,特别是负面评价也是一样重要,但我们看待评价的方式需要谨慎。
首先,我们要看发表评价的人陈述的是个人观点还是客观事实,个人观点仅做参考,客观事实虚心接受。
其次,我们要看自己合乎中道,否定自己不是真谦卑,我们不要轻看自己,也不能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
同时,我们要小心不要掉进完美主义的陷阱里。
如果你有半杯水,完美主义的人往往先看到的是那个缺的半杯,所以他们不会因为拥有的半杯水而快乐,而是会因为缺的那半杯水而发愁。
完美主义往往带着非全即无、非黑即白的心态,会让我们失去创作和艺术所带来的喜乐,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忧虑、焦虑和抑郁。
我们忘记了,除非我们是上帝,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所以我们要放下对自己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你是否很长时间以来都觉得自己唱歌难听?或者觉得自己弹琴很烂?
当你开始连自己都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你是不会有进步的,也无法坚持下去的。
这种时候你可以问一问天上的父:你喜欢听我唱歌吗?你觉得我唱的好听吗?
我相信父并不是在挑选那些歌唱家来为祂唱歌,我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口唱心和的时候,都是美的,都是蒙悦纳的。
我们不应该带着完美主义来做父的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卓越。
卓越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更好;卓越也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昨天的自己比;卓越是努力献上完全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自己。
卓越就是最好的自己!
義匠奖|创作路上的绊脚石:等我有钱了!
《创意觉醒之旅》系列分享 / 翔巴德(義匠奖发起人)
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挣扎过一段时间,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要去追求我的音乐梦想,还是去职场工作。
我是学计算机网络的,去职场工作的话最大可能性是在网络公司工作。可是我又按耐不住内心深处对音乐梦想的渴望。
而我靠音乐又很难生存,我非常的矛盾。
我开始告诉自己说:等我有钱了!我要买想要的乐器设备,我要做自己的录音工作室,我要制作音乐…
生活所迫,我不得不去职场工作,但对于我这种应届毕业生,当时的工资很难养活自己。
我记得我为了活下来,我把我所有的乐器都卖了。
每天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我想,即使我当时有乐器,我大概也没有时间弹。
我只好不断的告诉自己:等我有钱了!
渐渐的,我开始越来越讨厌自己每天提着电脑包上班的模样,我感觉这不是我自己。
我很清楚,要等到自己有钱的那一天来到并不会那么快,而这个过程我担心我会熬不住了。
即使我能熬得住,我也害怕我会变心,因为我不想失去我的初心,那是我的热爱,也许这就是我前面讲的“内在的声音和真实的自己”。
我想跟随这个内在的声音,活回真实的自己,当时我毅然决定辞去了职场的工作。
算一算,我在当时这家长沙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才不到一年。
/
当时的我并没有去追梦,因为我知道这个梦不好追,所以我选择了自己创业。
我决定自己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什么都行,只要不放弃我的初心,能有时间做音乐,哪怕只是做跟音乐相关的事,我也愿意。
我记得我摆过地摊,开过服装店,做琴行的线上业务,当然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当时同时在运营一个音乐人网站。
也就是一边赚钱,一边在做着很多和音乐相关的事,这让我的梦想有在被持续的供血。
后来,因着一个奇妙的机会,这个音乐人网站得到了一笔投资,也认识了一群敬虔的投资人,我也因此蒙恩。
而后来,所有我为音乐梦想所做的预备,都全然的奉献在了父的殿中,因为我知道,一直以来其实都是父在预备我。
没错,我没有等到自己有钱了再去跟随我里面那个声音,因为我知道,也许等不到有钱,那个声音我就已经听不见了,而我可能会妥妥的活成了自己原本讨厌的模样。
/
当我开始走上服事的道路时,我经历了公司破产,在上海的我口袋只剩下2000块。
我很想继续留在上海服事,但是我没有钱留下来,如果我回我的老窝长沙,我想我可能又会回归原来的生活方式,我很害怕。
所以,我去找了一位弟兄借钱,希望能借到钱让我可以留在上海。可弟兄当场就拒绝了我。
我说:“父啊,我想留在这里服事,但是我没钱。”
里面有个声音跟我说:“先把脚站在约旦河的水里,约旦河的水就会干。”
我知道,这是那段时间在听的信息,这是在告诉我,凭信心留下来,让他为我开路。
我说:“好吧!我愿意留下来,请你为我开路!”
就在这时,我收到刚才借钱那位弟兄的一条新的短信:“我刚才DG了以下,决定借你这个钱。”
当时的我泪如雨下,我知道是父在为我开路。
我知道,我不能说等我有钱了再来服事你,这功课我已经学过一次了。
同时我还学会了,我们服事不能倚靠无定的钱财,也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他的灵。
/
如果你像我一样,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这样的功课,你还会因为没有钱而止步不前吗?
假设,你内在的那个声音引导你去画画,可是你说:“我现在吃饭钱都不够,我没钱买颜料,没钱买画板,更是没时间画画,因为我要工作赚钱。”
那么我想告诉你,也许等你赚到钱了,你再也不想画画了,即使你能画,你大概也画不出你没钱的时候能画的那些画。
就如大卫,如果他是住在耶路撒冷的王宫里,怎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篇呢?
他是在旷野、贫穷、窘迫、危险当中才写下了那么多传世之作。
Sunday说:艺术家穷得起富不起。果真是如此。
我还记得,当我初次得到一把红棉派吉他时,我爱不释手,一天可以弹几个小时。可现在的我琴柜里躺着几把昂贵的吉他,我却没有那时候弹得多。
与其说等自己有钱了再买把好吉他好好弹琴,不如现在就买一把能弹的琴,因为生命的季节一去不复返。
要写歌,现在就写。把你现在的季节里发生的故事写进去,等到你有钱了,这些故事也许你早已遗忘,也许你不在留念。
其实,做艺术创作不仅不好赚钱,还很烧钱。
这就是为什么梵高贫穷了一生,没赚着什么钱,因为画画的成本实在太大,但今天他的画却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你们觉得值得吗?我认为太值得了!
所以,不要等到有钱了再去做你里面的那个声音要你去做的事,也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因为贫穷也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多的可能。
现在就可以开始吧!
公开挑衅!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嘲讽名画《最后的晚餐》我们该愤怒吗?
我相信,许多人都在期待着这届艺术感拉满的巴黎奥运会,但是看完开幕式,你们一定都会惊掉下巴。
你没看错,上图这就是刚刚举行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名场面”。
画面中是LGBT团体代表在开幕式上模仿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这是明显的同性恋”Drag Queen”(男扮女装)表演。
这个节目一出来,很多国家的解说员都集体沉默了。
不可否认,整场开幕式艺术感和观赏性确实很高,但植入的不少妖魔化内容让整个开幕式形象一落千丈。
例如诡异的画风、异装癖献唱、砍头女王歌舞、男大姐、女大哥、恋童癖、跨性别的表演,遭到了许多人的反感。
上图这是在《最后的晚餐》模仿舞台前,法国歌手菲利普.卡特林几乎全身裸裝的在进行演唱。
法国日刊《费加罗报》28日就”最后的晚餐”时装秀评价说:”这是公开的挑衅。”
美国罗伯特.巴伦主教表示:”这是对《最后的晚餐》恶心的、轻浮的嘲弄。这证明了西方世界的JDJ正在变弱,我们应该起来抵抗”。
看完开幕式后,此次奥运会赞助商美国科技公司C Spire公司因对开幕式强烈不满,宣布将撤出所有广告赞助。
马斯克看完视频,也在油管上表达不满:“这是对JDT群体极大的不尊重。”
最近马斯克的大儿子因受LGBT团体影响进行了变性手术,这次他带着小儿子来看奥运会,结果看到的优势LGBT的表演,可见LGBT团体的影响正在全球范围病毒式的蔓延。
马斯克评价说这是世界末日的氛围。
报道称,美国堪萨斯城酋长队踢球手哈里森·巴特克看完开幕式的变装表演后,他引用《加拉太书 6:7-8》:
不要自欺,GOD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
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对开幕式评价称:“这场演出充满欢乐、创意,但举止不太得体”。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一场高度媚俗(high-kitsch)的河畔奇观”,英国《卫报》如此评价道。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
/ 一次深刻的反思
此刻,作为JDT的你,是否会感到愤怒和不安呢?
想起来抗争吗?那我们又该如何抗争呢?
眼睁睁的看着七座山头越来越多的沦陷,而我们好像无动于衷,又好像无能为力。
我想说,当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沉沦,我们JDT是有责任的。
我们应该反思,为何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弱?我想,至少在西方社会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让我们影响力越来越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 1
首先,让我们影响力越来越弱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极端的躲避。
我们筑起高墙,躲避和敌对世界的文化,让我们渐渐的与世人也成为了敌人,渐渐我们被世界边缘化。
我们自己办了许多无菌室一般的学校,最终培育了许多对世界毫无抵抗力的人。
同时我们还看到,许多学校也渐渐沦陷。
这是因为我们开始了极端的包容。
/ 2
今天许多人所强调和坚持的包容性,是让我们影响力越来越弱的第二个原因。
为了得人,我们接待罪人,但常常一不小心,把罪也接待了进来。
许多CHURCH没有守住真理的原则,渐渐的向罪妥协,以至于他们最终失防了,甚至我们看到整个国家都可能会渐渐失防。
看看今天的欧洲,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是的,我们恨恶罪,但我们爱罪人。不过爱罪人不是包容罪,因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我们不要忘记,包容只是爱的许多种表现之一,我们不能忽略其他的。
/ 3
其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让《最后的晚餐》坐中心的那一位成为我们的中心。
因为他才是世界的中心,他才是宇宙的中心,如上面这幅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后的审判》中我们所看到的。
我们只要让他成为我们生命的中心,成为我们CHURCH的中心,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边缘化。
所有一切人类所追崇文化和艺术在他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再伟大的绘画都会失去光泽,再宏伟的乐章都会安静了。
任何不以他为中心,却想要通过人的方法夺回我们文化艺术影响力的努力都是枉然的。
只有当我们以他为中心,高举他,传扬他,用生命来实践他所赋予我们的价值和使命,我们才能真正影响这个世界。
而这恰恰就是我们的WORSHIP。
当我们用生命去WORSHIP,我们的生活就会形成让世人可以随跑随读的文化和艺术。
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