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变化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想到摩西。他的生命经历了巨大的转折,从埃及王子到逃亡旷野的牧人,他的故事展示了他如何在经历变故,到接下来看似平静甚至低谷的环境中经历生命的改变和突破,成就父的计划。
1. 经历变故:从埃及王子到旷野牧人
摩西作为一个埃及希伯来奴隶的孩子,一出生就经历了大难不死的遭遇,然后被法老女儿收养,并在法老的宫中长大,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和地位。
许多人看来,这完全是逆袭的人生,从被压迫的阶层跨越到了王室的阶层。
然而,由于他为自己的受欺压的希伯来同胞出气,打死了一个埃及人,只好被迫逃往旷野,成为一位无名的牧羊人(出 2:11-15)。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离开了曾经的舒适区,来到一个荒凉、孤独的地方。
难道所有的变故都是自食其果吗?当然不是,我们不要忘了,背后还有一双伟大的手在掌管这一切。
许多时候,我们的人生也会因经历变故,偶然的逆袭不等于绝对的成功,而突然的变故也不等于绝对的失败,不要轻易给你的人生画上句号。
比如事业上的变动、人际关系的离散、婚姻的破裂等等,都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
摩西的经历提醒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要学会顺服和接受父安排的环境,因为父往往通过这些变化预备我们迎接未来的使命。
有人说:如果一块表走的不准,那么,他走的每一秒都是错误的;如果这块表停了,那么,他每天最起码有两次是对的。
有时候不要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环境的变化常常是父在和我们说话,也许是让我们就此停下来自己的努力,顺服和接受他的安排。
2. 安静预备:旷野中的谦卑与等待
摩西在旷野中度过了四十年,在这段时期,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王子变成了卑微的牧人,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对他的品格和信心的磨练。
在旷野中,他学会了耐心、谦卑和依靠上头的供应。正是在这样看似平凡的日子里,父在悄悄地预备他成为后来以色列人的带领者。
我们有时也会处于生活的“旷野”中,那些平凡或低谷的日子让我们感到无所作为。
然而,摩西的故事提醒我们,旷野的预备期并非浪费,而是在塑造我们品格的过程。在安静中学习谦卑和依靠,将使我们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呼召。
3. 荆棘中的火焰:不期而遇的呼召
四十年后,当摩西带着羊群在旷野行走时,父以燃烧的荆棘向他显现(出 3:1-4)。
摩西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了呼召,他被呼召去解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这一切似乎出人意料,但却在父的计划中是被精心安排的。
原来我们不能只是在家里或是在JH里等候差遣,在我们的差遣没有临到之前,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一边工作一边等候,也许呼召就这样不期而遇的来了。
生活中的那些不期而遇的事件常常也成为父吸引我们注意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心,常常查验父的声音。
在日常中不经意的经历,或是一些特殊的情境,以及那些偶然发生的事,往往可能成为父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要留意察验他的心意。
4. 回应使命:同在的能力
摩西蒙召去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一开始感到自己的无能与不足,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出 3:11-12)。
然而,父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
父并没有因摩西的软弱而撤回呼召,而是应许他的同在。这一应许成为摩西顺服行动的力量,使他最终迈出信心的步伐,走向自己的使命。
我们常常没有行动的信心,常常软弱停滞不前,是因为我们往往在等候父给我们一些东西,例如人力、物力、财力、机会等等,却忘了原来父的同在才是最重要。
父没有给摩西很多大能的勇士,他身边只有亚伦帮助他,也没有给他金钱和财物,那一根杖都还是他自己的,更没有给他很好的机会,常常都吃闭门羹。
但父的同在给了他超越一切的能力。
我们在面对呼召的时候,常常也会因自身的不足、条件的有限而担忧或犹豫。但摩西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顺服父的引导,父的同在便会赋予我们能力去完成使命。
父并不需要我们的完美,而是希望我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学会去倚靠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