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一种长期主义!

图片
文|翔巴德

虽然平时我不怎么在朋友圈点赞评论,但每天都还是会翻阅一下朋友圈,好看看弟兄姊妹和好友们的近况。

上次,一位弟兄发朋友圈免费赠送所有信仰书籍,并宣布从此退圈,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

虽然他已经不在我们中间很久了,但我很爱这位弟兄,也常常牵挂他。

尽管他时不时还会在朋友圈和我辩论一番,但我始终相信,爱他爱到为他死的那位永远都不会放弃他。

今天早上,我又刷到一位姐妹的朋友圈,文字里出现了别神的名字,我察觉到她的信出了问题。

她曾经在我们中间有一段时间,几年前离开了后也就很少联系了。

看到信息后,我给她发了一条信息:我看你朋友圈刚发的,你信心还好吗?

果然回过来的信息是:我不信了。

我呆坐在那里很长时间,内心有点忧伤。

我问她:是经历了什么吗?

她和我说,从她这些年的经历来看,很多都不是她想要的,她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所以她决定选择其他的。

我有太多话想和她说,想一想,也许和她境况类似的家人还有很多,所以决定在这里也有一点点分享,希望能给这些家人们带去一点点光照。

/

今天是一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

人们喜欢用2倍速播放60秒短视频,不愿意花5分钟看一篇文章,喜欢花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解说短视频,不愿意花2小时看整部影片。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快速的切换着所谓的赛道,越来越少有人愿意10年专注在同一件事情上了。

今年这个赛道没有赚到钱,明年换另一个赛道,如果又没赚到钱就再换一个。

在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少人还愿意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至于许多人在信仰上也迷失了方向。

今天我想说的是,信,是一种长期主义。

/

“长期主义”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或商业领域的词,强调看重长远价值、长期投入、延迟满足,不以短期回报为目标。

而信又何尝不是长期主义呢?

信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信不能只有激情,还要有忠心;信不是一时的选择,而是一生的道路。

这次回老家,看到家门口的杨梅树已经快两层楼高了,每年结出的杨梅根本吃不完,如果冻到冰箱里还能吃上一整年。

而你们不知道的是,这棵杨梅树种下至少已经超过10年了。

10年前它还是一棵又矮又小的嫩苗,倘若我们在种下后的两年三年就想要吃到果子,那我们未免太心急了。

如果我们因为前几年结的果子少而拔掉或者移到别处,那我们今天也照样吃不到这么多的果子。

我们的属灵生命也一样,成长需要时间。

树根扎得深,才能抵挡风雨。

生命也不是一夜之间变得成熟,而是日复一日的操练、摔倒与再站起来。

/

父的计划常常不是立刻成就的。

我们看到亚伯拉罕75岁离开本地本族,得到后裔的应许,但他等了25年才看到应许之子以撒。

约瑟的梦经历13年才逐步应验,摩西花了40年在旷野预备…

人的计划尚且都有周期,何况是父的计划呢?

其次,当面对试炼与沉寂的时刻时,若没有“长期主义”的信心态度,很容易在没有感觉时就放弃。

很多时候信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凡日子的坚定选择。

/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活出长期主义的信呢?

首先,我们需要定睛在永恒,不能被短期得失左右。

不要以人气和点赞率来评估价值,不要靠情绪来维持热情,而是要靠信实、盼望和爱心。

我通过公众号写作已经10多年了,阅读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文章说删就删,账号说封就封,为什么我还能坚持到今天呢?

有这个时间去做点可以变现的事情,换个赚钱的赛道不好吗?

那是因为我定睛在永恒里,相信每一个阅读都有价值,也相信这件事是父呼召我去做的。

/

同时,我们要建立信仰的节奏,而不是跟随着感觉走。

每天的信仰生活,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而是为了在不确定中持续对齐方向。

我每年回家看到家门口那棵杨梅树时,并没有感觉它有长高,但10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就长了那么高。

我们每天看自己的生命也一样,可能并没有觉得自己有成长,但是很多成长并不是肉眼能看见的,只要我们按时在浇灌,我们就会有成长。

/

同时,我们也要能接受信仰中的沉默期。

有时候,看不到“果子”,也感受不到回应,但仍然要选择相信——这才是“长期主义”的精髓。

我知道这很难,也许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沉默期放弃了他们的信。

他们怀疑那棵种下的种子是不是死了,他们甚至在想,是不是当初就不该种。

其实不是种子没有反应,而是收获的季节还没到,也有可能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去浇灌和培育它。

我们需要学习不急着收割每一次付出,学着在沉默中继续等候。

因为信不是一时热情,而是日复一日坚定持守的选择。

真正的信,是在没看见时仍然相信,在没得到时仍然等候。

因为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长期主义的信,不图一时掌声,只求一生忠心。

最后,盼望迷途的羔羊可以快快回到牧人的怀抱。

图片

图片

我经历的一次近在咫尺的女色试探

图片
文|翔巴德

那是2007年,我初信的第二年。

那时候我们四个弟兄刚在上海创业,三人还单着,办公室更像是社会版的“男生宿舍”:热血、混乱、充满理想,也藏着青春躁动的小心思。

虽然大家都不是“初开情窦”的年纪,但凡有女生来访——尤其是长得不错的那种,空气总会微妙地发生变化,目光也会不自觉地飘过去。

说白了,在那样的环境里,属灵再“刚强”的弟兄,也免不了在心里泛起几朵涟漪。

有一次,一个和我们渐渐熟络起来的弟兄说,他想带他妹妹来我们这儿认识认识。单身男女、弟兄姊妹,听起来也没什么不妥。

后来那天,他真的把“妹妹”带来了。

她穿着一条长裙,眉清目秀,气质文静,看上去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她羞答答地坐在我旁边,指着我电脑屏幕问:“你在做什么呀?这个看起来好难哦。”

那一刻,我心跳得飞快。

大概是因为太久没在办公室见过女孩子,也可能是她天真无邪的模样让人放下了戒心。

很快,我们就邀请她参加小组聚会。

相处几次后,我发现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就没有怎么私下联络。

没想到,真正的“剧情”,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

后来,她主动约了我们小组的一位弟兄去她家过夜,还说要介绍她“很有钱的父亲”帮他投资事业。

弟兄动心了,就去了——而他们也开始交往了。

直到有一天半夜,弟兄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有急事。

我们在小区里碰面时,他神情慌张地说:“我去她家过夜才发现,她是东方*电的,他们一伙把我控制住了,我现在已经被拉进去了。”

那一晚他彻夜未眠,满脸写着惧怕。

我们立刻联系了带领人,一起处理了这件事,也把她赶出了我们的小组。

回想起来,我不寒而栗。

如果她正好是我喜欢的类型,如果“应邀赴约”的是我,今天落在试探里的,或许就是我。

/

原来,试探并不是从远方来的,可能就坐在你身边。

试探不会穿着黑色的披风闯进你的生活,它更常披着“纯正”、“可爱”、“动人”的外衣,坐在你身边,温柔地问你一句:“你在做什么呀?”

你甚至不会察觉,它已经悄悄找到了你心里最容易软下来的地方。

它用的不是刀,是引诱,是“关系”。

它不是一开始就逼你犯罪,而是一步步引你入套,让你不得不犯罪。

就像一杯加了甜味剂的毒药,喝下去那一刻甚至是让人舒服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

/

有人说:“我能分辨。”

但诚实说,我们若只是靠自己,其实很难分辨。

若不是当时我没有动心,若不是那晚弟兄鼓起勇气打了电话,故事会完全不同。

面对试探,我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自认为“坚强”,而是清醒与逃离的智慧。

书上说:“你们要逃避淫行”(林前6:18),

不是战斗,而是逃跑,因为试探不是拿来征服的,而是需要避开的。

正如约瑟在波提乏家中,面对女主人每日的试探,他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转身就跑。

我们也许无法阻止试探靠近,但我们可以选择不把它请进屋里,或跟它而去。

我们也许无法控制心动的感觉,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要行动。

/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站立得稳,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靠近深渊。

愿我们常常警醒,不要掉以轻心,而忘了内心仍旧有空隙。

愿我们学会,在试探临近时,不要问:“我扛得住吗?”,而是赶紧逃跑!

毕竟,有些错误,是一次就够致命的。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