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力量的温柔以待

图片
文|翔巴德
最近因为公众号一直在更《薪火云南》的系列分享,常有家人留言问我:“如果去怒江,要怎么找到礼拜堂?”

其实很好找,怒江200多个村,就有600多个礼拜堂,福贡县就有300多个。

但因为村落都散布在各个大小山头,上山的路并不容易,所以三蹦子成了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

如果你想去找的话,我给你一个很好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你准能找到。

首先,你只要往村里去,就看哪个房子建得最大、最好,因为这里的村民自己可以住四面漏风的木屋,礼拜堂一定要盖成最好的。

其次,你就看哪里有红旗,通常有红旗的地方就可能有一个礼拜堂,而那里一定会有赞美的天籁之音。

/
上图是我在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拍下的画面,湖水像一面镜子,把红旗、树影、礼拜堂与层层山脉一起收进怀里。

有微风经过,却不打破宁静,有光落下,却不喧哗张扬。

这里几乎成为了著名的网红景点,进村的路也很宽,但大部分的村子并没有这么好走的路,很多都很偏,路也很险。
不过无论你去哪个村子,总能看到类似的画面,就是一幢又大又漂亮的房子,前面有一面红旗迎风飘扬。
红旗上和房子上各有代表他们力量的标志。
喜欢对立的人看到的是冒犯,而我看到的,是两种力量的彼此温柔以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
一种力量保卫地土,一种力量守护心田。
当我们进峡谷时,会经过非常严格的边检关卡,如果去到一些村落,可能很快就会有边防人员来登记证件,不要感到慌张,因为他们是保卫这里安全的。
很多地方翻过一座山就是缅甸,若没有他们的保卫,不难想象这里会怎样。
但不只是地土需要保卫,人的心田也需要守护,而这恰恰是第一种力量很难做到的。
地域上的外敌想要侵略的是地土,而心灵上有一个外敌,它想要夺走的是人永恒生命的盼望和平安。
感恩在过去的100年里,这里守住了地土,也守住了心田。
到今天,这个民族绝大多数的人不抽烟和不喝酒,他们没有让自己落在仇敌的试探里,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天籁般的四声部赞美。
/
一种力量改善生活,一种力量更新生命。
沿着怒江大峡谷一路上可以看到江边盖的房屋、学校、医院,可见傈僳人的生活的确改善了许多。

虽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15元,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但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

但其实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命。
我们从傈僳人身上能看到的是,生活可以贫穷,但生命可以富足,生活可以处处艰难,但生命可以充满盼望。
而这种生命的富足和盼望恰恰自于那份更新生命的力量。
/
一种力量教育知识,一种力量传递智慧。
怒江除了有600多间礼拜堂,同样也有600多所学校,学校为这里的人民教育知识。
那天路过一个小镇,看到拥挤的街道上排满了密密麻麻的三蹦子,原来前面是学校,这些三蹦子都是从山里下来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这里的人民真的太重要了。
但学校的教育主要是带给人知识,而另一种力量可以带给人智慧。
虽然,现在孩子们都不方便去后面那个地方,但是当他们回归到家庭里时,那里就成为了他们可以受教导被建造的地方。
之前在一个傈僳家人家里作客,姊妹给了那家一个孩子一袋巧克力,那个孩子拿出巧克力,第一时间不是放到自己嘴里,而是拿出来给在场的客人一人一块,最后再吃自己的那一块。
这不是知识能带来的行为习惯,这是智慧。
我们在城市里很少见到孩子能有这样的习惯。
/
一种力量让人安身,一种力量让人立命。
很多傈僳人在这里安身,他们在这里耕种、养殖,也有许多傈僳人离开了这里,特别是年轻一代。
他们有些去了江浙,有些去了广东,在外面工作赚钱。
因为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我们可以安身的地方,但另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立命,给我们精神的依托、灵魂的归宿以及崇高的使命。
认识一位年轻的弟兄,本来夫妻二人可以在大城市里打工,赚到很可观的收入,但为了服事和使命,他们选择留在了怒江。
因为他们来这世上,不只是为了来安身的,他们还有使命。
/

那天,我在匹河乡腊思底村的那面红旗下,听着礼拜堂里动听的四声部合唱,我拿起手机准备录下这个moment。

当我抬头,发现飘着细雨的天空上挂着一弯绚丽的彩虹。

这时,我仿佛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跟我说:这两种力量都出于我。

是的,父啊!没有一个权柄不是出于你,也没有一个力量不是出于你。

这两种力量需要温柔以待,因为你是温柔的。

但无论发生什么,我始终相信,你是守约施慈爱的,因为这彩虹可以作证。

图片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