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2019年年底,疫情一爆发我就第一时间搭建了我们内部的推流直播平台。
上图就是我当时的工位。
主领摇身一变成了主播,也通过公众号的分享帮助了很多团队也搭建了她们的线上聚会。
但疫情过去几年了,我发现许多家人还在线上,并且渐渐开始适应了这种模式。
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是因为特殊环境的缘故。
确实,线上聚会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无论在家、在旅途中,甚至在外地出差,也可以透过网络参与敬拜和聆听信息。
这种方式确实在特殊时期为我们守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但若我们渐渐习惯并满足于线上,把它视为“常态”,甚至取代了实体,那么我们就会忽略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我们需要面对面的相交。
一、聚会的核心
聚会的这群人原文是Ekklesia,意为“被召出来的人群”。
这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场所,更是一个群体生活的概念。
换句话说,这群人不是“一个直播间”或是”一个会议室“,而是一群蒙召的人聚在一起敬拜、交通、彼此服事。
来10:24-25 清楚提醒我们:
“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这里的“聚会”,不是一种虚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到一起”。
若只靠线上,我们就无法很好的做到“彼此相顾”和“彼此劝勉”的实际行动。
二、实体带来的独特祝福
1、真实的连结与扶持
在屏幕前,你很难感受到别人的陪伴。
但当你走进实体,弟兄姊妹的眼神和问候,都会成为具体的安慰与支持。
我们被造就是群体性的,独自一人很难长久坚固。
2、全人的敬拜
音乐敬拜不只是唱歌,而是身体、灵、魂的投入。
试想:在家看线上时,我们很容易走神,手机消息一响就分心;甚至有时候人虽然点开了视频,心却早已不在聚会里。
可当我们在实体中,听见大家一同歌唱、举手,那份同心的氛围,会激励我们更专注。
3、牧养的真实发生
属灵关怀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屏幕背后,许多软弱和挣扎是无法察觉的。
正如保罗在帖前2:8 所说:“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好消息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为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牧养不是单向的“传输信息”,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交。
4、群体见证的力量
当我们选择走进实体当中,不只是个人的决定,更是一个公开的见证。
我们向家人、朋友,甚至这个世界宣告:我属于这个群体,我愿意和他们一同敬拜、追随真理。
线上常常让人以“隐私化”的方式参与,而实体提醒我们:这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生命。
三、线上的局限
1、容易滑入“观众心态”
线上像看一场节目:点开、收看、关掉。但崇拜不应该是看一场演出,而是要参与其中。
我们不只是观众,而是肢体。
2、容易让人松懈
在家线上,或许不用整理、不用出门,甚至可以边吃饭边唱诗。
久而久之,我们失去敬畏与认真。就像速溶咖啡虽方便,却远不如手冲咖啡那样香醇。
3、缺乏彼此服事的空间
林前12章提醒我们:我们是一个身体,每个肢体都要发挥功用。
而线上容易让人只是做一个“接受者”,却少了很多“彼此服事”的机会。
四、结语:回到群体,回到真实
线上在特殊环境下的确是一种便利,但它只是一个临时的补充,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常态。
真正的生命成长,需要回到群体之中,透过面对面的相交、共同的敬拜和彼此的守望,来经历那位的真实。
亲爱的家人们,如果你已经习惯线上聚会,盼望你重新回到实体的当中。
或许你会发现,那里不仅有话语的供应,更有彼此的怀抱,有你属灵家庭的温暖。
当然也不免有人与人铁磨铁磨出刃的挑战,但那不就是我们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吗?
愿我们都能记住:我们这群人不是一个会议号,而是一群真实的人,我们需要彼此同行的生活。
祝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