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受邀在一个团队分享,有一堂当我在台上分享到一半的时候,听到身后一声巨响。
当我转过身去,发现是斜靠在墙角的一支Warwick电贝斯倒下来了,看上去好像已经吃灰很久了,这似乎是在表示它的抗议。
其实,很多敬拜团都有一些乐器放在那里吃灰,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
当你读到“你们敬拜团有乐器正在吃灰吗?”,你一定会很有共鸣吧?
但其实我很想说:“乐器在吃灰还好,要是人也在吃灰呢?”
01. 被遗忘的感觉
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段很长的低谷期。
明明心里满有热情,却没有机会发挥;明明渴望被用,却常常觉得自己被放在角落,甚至常常被泼冷水。
那种感觉,就像一件本可以发声的乐器,却被尘土覆盖,静静地躺在墙角,甚至都没有一个体面的琴盒和琴包来装它。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你在团队里,却觉得自己多余;你在人群中,却感觉没有人真正看见你。
那种“吃灰”的孤单,比物品蒙尘更让人心酸。
人之所以“吃灰”,往往不是因为没价值,可能是因为:
- 没找到合适的舞台:能力与环境不匹配,结果被搁置。
- 没有被耐心培养:需要成长的时间,却被误以为“不行”。
- 心里失了火热:因为挫折,因为冷眼,慢慢放下了曾经的热情。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乐器,只是调音的过程可能长一些,等待的时间可能久一些。
暂时在吃灰,不代表价值的消失。
被尘土覆盖的吉他,只要轻轻擦拭,依然能发出动人的旋律。人也一样——哪怕沉寂了一段时间,只要重新被点燃,依然能释放生命的声音。
所以,若你觉得自己正在“吃灰”,不要灰心。那并不是你的终点,而是一个安静的预备期。
你看似被放弃,其实可能正在被预备。
如果你是团队的带领者,请不要忽略角落里那些“吃灰”的人。
他们可能没有立刻上场的光彩,却有上场的潜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立刻的掌声,而是有人帮助他们活出他们的呼召,以及过程中的陪伴与扶持。
乐器吃灰,最多是浪费了钱。人若吃灰,却会浪费掉一段宝贵的生命。
愿你我在蒙尘时,不忘自己的价值,在等待时,仍守住心里的火热。
愿拣选你的那位,把你从角落里轻轻拿起,让你再一次被调音,再一次奏响动听的旋律。
记住:你不是被遗忘的乐器,你只是在等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