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平时我不怎么在朋友圈点赞评论,但每天都还是会翻阅一下朋友圈,好看看弟兄姊妹和好友们的近况。
上次,一位弟兄发朋友圈免费赠送所有信仰书籍,并宣布从此退圈,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
虽然他已经不在我们中间很久了,但我很爱这位弟兄,也常常牵挂他。
尽管他时不时还会在朋友圈和我辩论一番,但我始终相信,爱他爱到为他死的那位永远都不会放弃他。
今天早上,我又刷到一位姐妹的朋友圈,文字里出现了别神的名字,我察觉到她的信出了问题。
她曾经在我们中间有一段时间,几年前离开了后也就很少联系了。
看到信息后,我给她发了一条信息:我看你朋友圈刚发的,你信心还好吗?
果然回过来的信息是:我不信了。
我呆坐在那里很长时间,内心有点忧伤。
我问她:是经历了什么吗?
她和我说,从她这些年的经历来看,很多都不是她想要的,她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所以她决定选择其他的。
我有太多话想和她说,想一想,也许和她境况类似的家人还有很多,所以决定在这里也有一点点分享,希望能给这些家人们带去一点点光照。
/
今天是一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
人们喜欢用2倍速播放60秒短视频,不愿意花5分钟看一篇文章,喜欢花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解说短视频,不愿意花2小时看整部影片。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快速的切换着所谓的赛道,越来越少有人愿意10年专注在同一件事情上了。
今年这个赛道没有赚到钱,明年换另一个赛道,如果又没赚到钱就再换一个。
在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少人还愿意用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至于许多人在信仰上也迷失了方向。
今天我想说的是,信,是一种长期主义。
/
“长期主义”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或商业领域的词,强调看重长远价值、长期投入、延迟满足,不以短期回报为目标。
而信又何尝不是长期主义呢?
信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信不能只有激情,还要有忠心;信不是一时的选择,而是一生的道路。
这次回老家,看到家门口的杨梅树已经快两层楼高了,每年结出的杨梅根本吃不完,如果冻到冰箱里还能吃上一整年。
而你们不知道的是,这棵杨梅树种下至少已经超过10年了。
10年前它还是一棵又矮又小的嫩苗,倘若我们在种下后的两年三年就想要吃到果子,那我们未免太心急了。
如果我们因为前几年结的果子少而拔掉或者移到别处,那我们今天也照样吃不到这么多的果子。
我们的属灵生命也一样,成长需要时间。
树根扎得深,才能抵挡风雨。
生命也不是一夜之间变得成熟,而是日复一日的操练、摔倒与再站起来。
/
父的计划常常不是立刻成就的。
我们看到亚伯拉罕75岁离开本地本族,得到后裔的应许,但他等了25年才看到应许之子以撒。
约瑟的梦经历13年才逐步应验,摩西花了40年在旷野预备…
人的计划尚且都有周期,何况是父的计划呢?
其次,当面对试炼与沉寂的时刻时,若没有“长期主义”的信心态度,很容易在没有感觉时就放弃。
很多时候信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凡日子的坚定选择。
/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活出长期主义的信呢?
首先,我们需要定睛在永恒,不能被短期得失左右。
不要以人气和点赞率来评估价值,不要靠情绪来维持热情,而是要靠信实、盼望和爱心。
我通过公众号写作已经10多年了,阅读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文章说删就删,账号说封就封,为什么我还能坚持到今天呢?
有这个时间去做点可以变现的事情,换个赚钱的赛道不好吗?
那是因为我定睛在永恒里,相信每一个阅读都有价值,也相信这件事是父呼召我去做的。
/
同时,我们要建立信仰的节奏,而不是跟随着感觉走。
每天的信仰生活,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而是为了在不确定中持续对齐方向。
我每年回家看到家门口那棵杨梅树时,并没有感觉它有长高,但10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就长了那么高。
我们每天看自己的生命也一样,可能并没有觉得自己有成长,但是很多成长并不是肉眼能看见的,只要我们按时在浇灌,我们就会有成长。
/
同时,我们也要能接受信仰中的沉默期。
有时候,看不到“果子”,也感受不到回应,但仍然要选择相信——这才是“长期主义”的精髓。
我知道这很难,也许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沉默期放弃了他们的信。
他们怀疑那棵种下的种子是不是死了,他们甚至在想,是不是当初就不该种。
其实不是种子没有反应,而是收获的季节还没到,也有可能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去浇灌和培育它。
我们需要学习不急着收割每一次付出,学着在沉默中继续等候。
因为信不是一时热情,而是日复一日坚定持守的选择。
真正的信,是在没看见时仍然相信,在没得到时仍然等候。
因为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长期主义的信,不图一时掌声,只求一生忠心。
最后,盼望迷途的羔羊可以快快回到牧人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