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当记念造你的那位!-写于陪奶奶最后的日子

图片
文|翔巴德

7月15号,我回到了老家,要和家人们一起陪奶奶走完她人生最后的一程。

这个夏天阳光并不辣眼,但闷热如蒸炉,奶奶房间的电风扇拼命的转着,仿佛生怕奶奶热着了。

奶奶一身上下有9个病,能活到95岁已经是个奇迹,要不是因为最近的脑梗,我们都觉得她能活到100岁。

我回家的第一天她还能认出我来,也能艰难的说几句话,到今天又已经衰弱了很多。

而就在几个月前过年的时候,她还能坐在那张椅子上,和我一起唱着歌。

今天她只能在床上,不能言语,不能进食,气息时而微弱,时而急促,喝几口水也变得艰难,有时候连呼吸都要用尽全身力气。

她闭着眼睛,安静地听我唱着歌,有时还会把手举起来。

我看着她,想着爱她的父还没有接她,也许就是为了给我们这些亏欠她太多的儿女子孙,留一点点时间,尽一点点最后的孝。

/

今天,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传十二章》的那段话语: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那位。”
“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不要等到银链折断、金罐破裂……尘土归于地”

这些话语,以前读起来总觉得有点遥远,像是写给老年人的诗句。

但如今,一幕幕却如此真实,仿佛就在眼前展开。

她的手在发抖,如书上所说:“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她的牙齿掉得只剩一颗,正所谓“推磨的稀少就止息”;

她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人影,正所谓“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

她听不大见了,如同“街门关闭”,现在连哼一声都没有力气,这位爱“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了。

原来这一切,《传》的作者早就写下来了。

可我们却总以为,老去这件事很遥远,以为等自己老了再想“意义”也不迟。

但其实,这一切来的,比我们想得快很多。

奶奶前年还能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带着我们全家一起去地里拔花生,去年就没有再下地了,今年就成了”有力的屈身“了。

就像书上说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一切原本运转得好好的,忽然就慢了,断了,坏了。

/

书上说,要趁着年轻,趁着这些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当记念造你的那位。

记念,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偶尔想起。而是要在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活得有方向;在强壮的时候就学会敬畏;

还能走、还能唱、还能讲的时候,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爱那位造我们、也一直爱着我们的。

因为当一切都开始衰败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发现——生命的意义,不是拥有过多少年日,而是那些逝去的年日我们是否有记念那位赐我们生命的。

奶奶或许已经快要去她永远的天家了,而我,还在途中。

但银链终将折断,金罐终将破裂,盼望在那日来到之前,我可以好好活,好好爱,好好记念造我的那位。

因为是那位把灵吹进我们鼻孔的,是那位,在我们老去、枯萎、失语之时,仍紧紧牵着我们手。

——写于老家的夏天,陪奶奶最后的日子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