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听说,我孩子曾就读的那家幼儿园,两个园区要合并成一个。
我还在想,是不是管理层想节省成本,结果没过多久,在小学任教的一位弟兄告诉我:“接下来上海还会有很多学校面临关校或合并,出生率已经影响到初中了。”
“现在不是招不到学生,而是压根没那么多孩子了。”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个别现象。
一查吓一跳
我去查了一下数据:2020年,上海幼儿园入园人数约20万人。到了今年,只剩下11万,几乎砍半。
难怪那么多民办幼儿园不是在倒闭,就是在苦苦支撑。
有位扬州的弟兄曾跟我说,他们那一个区半年关了9家幼儿园。
再往下查,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减少了208万人,是人口连续第二年负增长,预计2050年将降到13.04亿。
不仅生得少,连结婚的也在大幅减少。
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6.9万对,跌到2022年的683.5万对,近乎腰斩。
这一连串的数据,把我彻底震住了。
那孩子们到底去哪儿了?
城里孩子少了,村里孩子也少了。
我老家的小学,一个班就两三个人,也面临关校的可能。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别急着责怪“年轻人不结婚”
最近身边莫名多了很多的相亲平台,听说在这些平台和微信群里,很多都是家长给孩子在找对象,可能孩子压根就没想要结婚。
你可能想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挑了,该结婚就结婚啊!”
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是“要求高”,而是没得选。
城市压力大,工作不稳定,社交圈封闭,连见到异性的机会都少。村里压力也大,工作难找收入低,适婚异性更少。
家里人催得再多,心里也只是更累。
但我们不能一味地“绑架”他们。婚姻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它的意义是——
找一个人同受生命之恩共赴荣耀使命。
如果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或者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没有在那个荣耀的关系中靠近设立婚姻的那位,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我的婚姻经历
我2006年口袋空空来上海创业,2007年公司破产且负债。
当年,我在事业上非常迷茫,感觉自己走到了穷途末路,只有在服事中才能感到满足和喜乐。
当时我有两年的时间,事业上是苟延残喘,但服事和生命上是突飞猛进。
因为时间很多,且生命也足够破碎,以至于成长也非常快。
当时我在事业上也没有什么目标,婚姻上也没有什么渴望,还一心想全职。
身边很多家人常常劝我:找个工作好好上班吧!找个对象结婚吧!
我心里在想,以我现在这个条件,还有人愿意嫁给我吗?
没想到的是,TA亲自把一个女人带到我面前——重点是,她还看上了我,一个穷困潦倒土里土气的青年。
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这是个神迹。
所以我常常鼓励年轻人:
👉 一边清心等候,
👉 一边竭力奔跑,
👉 总有一天,你会在路上遇见与TA心意契合的同行者。
那些结了婚但迟迟不愿生孩子的呢?
你可能又想说:“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想说——自私不是没生孩子的人的专利。生了孩子,也照样可以很自私。
而且谁规定结了婚就必须立刻生孩子?
我们2009年结婚时,也想晚几年再要孩子,想享受一下“二人世界”。
但结果体检发现爱人有子宫肌瘤的问题,医生建议尽早怀孕,所以我们就顺服医生的话。
一年后,我们的老大出生了。现在想想,真的一点都不后悔。
我常和爱人说:二人世界只是迟早的事,我们只是把二人世界留在了以后孩子长大后,也许那时的二人世界更甜蜜,因为事实证明婚姻让我们的爱是越来越深的。
担心养不起怎么办?
我们也担心过。
我们结婚时经济状况不好,没婚庆、没婚纱照,很多都是弟兄姊妹帮忙置办的。
我婚后第七年才去照相馆拍了一套美美的婚纱照。
可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们没有缺乏过。如今老大马上中考了,一路走来虽不宽裕,但心里很踏实。
我从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家庭走出来,我最感恩的是在我少年时期经历了“贫穷”。
因为我身边不乏有「童年富裕症」的同学,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生活充裕,却情感空虚,缺乏自驱力,抗挫力差,幸福感低。
还记得我大学期间,母亲把每个月6百多元的工资给我存600交学费,自己只留下零头。
这不仅让我看到了母爱的珍贵,也常在我人生道路的艰难时期激励着我。
原来,养孩子靠的不只是钱,还有信、有望、有爱。
富养穷养不是关键
最关键的是天上的父会帮助我们一起养。
因为孩子是TA所赐的产业。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
我始终相信,这不只是夫妻俩的事,也是父的计划。
2013年,父又赐给我们一个孩子,刚好是开放二胎前一年,望还交了一笔“社会抚养费”。
很多人觉得我亏,晚一年就省好几万。
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孩子的一生在父的手里,TA从来不会失算。你怎么知道,孩子若晚生一年会错失什么呢?
现在,两个孩子都渐渐长大,
我们也没有老去,反而还能陪他们走一段很长的路。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同行,一起服事。
这是我们如今最大的喜乐。
为何要生养?
生孩子,从来不只是为了“传宗接代”。真正的意义是:生命、信仰和使命的传承。
我们所生养的,不是一个替我们养老、成我们骄傲的孩子,而是一个将承接生命产业、奔跑天路历程的未来战士。
愿我们的家庭,不只是养育下一代,更是建立敬虔家庭、培育敬虔后代的基地。
最后想说:
如果你现在有孩子,请珍惜这段时光;如果你还在等候,别急,TA没有误事;
如果你害怕承担,记得:TA的爱够你用。
孩子们去哪儿了?
孩子们在来的路上。
愿我们一起加油,为TA赢得、养育、差遣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