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胖东来到胖都来:复制文化正在蔓延!

图片

大家好,我是翔哥。

最近,有一家叫“胖都来”的购物商场火了,刚开业,就火上了热搜。

但不是因为产品,不是因为服务,也不是因为有很多明星站台,而是因为它太像“胖东来”了

这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个本该让我们反思、重建信任的零售传奇,居然成为各地商家照搬模仿的对象——有人抄它的货架陈列,有人模仿员工关怀制度,有人干脆连标语、灯箱、门头设计都复制。

看似学习借鉴,实际上是赤裸裸的“抄袭”。

现在这种复制的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毒瘤,正吞噬着我们民族的创造力。

■ 是榜样,不是模板

有些企业的成功,是它在多年探索中建立的一套完整价值系统。

创始人践行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根基,他们在机制、人文、客户体验上做出了极致优化,每一个细节都出于真诚和信仰。

而如今,很多拿来者们喜欢复制形式,却从未真正理解灵魂。

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去学习借鉴,但结果可能只是形式、噱头。

你可以把员工福利写进PPT,但却依然可以压榨;可以把顾客体验挂在墙上,但服务依旧可以冷漠。

拿来者们想要的只是“榜样的流量”,不是“榜样的价值观”,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相近的商标名称去混淆视听,让人误以为你就是那个“榜样”。

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自己被呼召的领域深耕,也常常遭遇让自己深恶痛绝的模仿和抄袭。

常常都是我的学生、读者、和粉丝跑来问我:翔哥,你是不是开新店了?这个公众号是不是你新开的?你最近是不是开新课了?

结果都不是我们做的,只是很像,像到骨髓里。

■ 复制看起来省力,实则代价极高

“别人做得好,我们就复制”——这是当下越来越多组织和个体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要原创?抄起来更快。

为什么要耕耘?搬别人的果子来吃不香吗?他们已经试验过了,也能看到真实的数据。

这种认知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甚为普遍。

但你会发现,模仿虽然容易,实则代价极高。

因为缺乏深层理解,所谓的“学习”变成了学标没学本,根基没有搭建好就建房子,倒塌起来也更容易。

这根基可以是核心价值观,可以是背后家庭的支持,还可以是信仰以及因信仰而来的天助之力。

就好比我们看到的是125层的上海中心大厦,却没有看到它重达1000吨的电涡流阻尼器。

你也可以模仿盖一个125层的大厦,但若没有这阻尼器,台风一来你就倒塌了。

摩西照着山上指示的样式一步步建造会幕,每一个尺寸、材质、工序都非常严格。

 
而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却擅自献上“凡火”,因为并没有吩咐他们这样做,他们只是照着“好像也对”的样子模仿了,结果当场丧命。
 
 “看起来像”的模仿是出于自意,但却违背了天意。

■ 复制文化正在蔓延

“他的视频火了,我也来拍一模一样的。”

“她的排版美,我照着做。”

“这篇爆款文火了,我改几个词发朋友圈。”

算法推崇同质化,平台强化复制粘贴。结果是,创作者越来越焦虑,原创者越来越稀缺。

有人说:“模仿不犯法。”

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一旦丢了,就很难找回来。

比如我们的本我,以及我们与身俱来的创造力。

当我们把那个“东”字换成“都”字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恰恰就是“都”字,我们失去了真正的本我。

唯有自己去创造,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力。

不要只是复制,而要去创造。

你可以被“东”感动,但不要试图让自己成为“东”,因为你是“都”,永远都是“都”,“都”就有“都”的价值。

你可以学习榜样,但别忘了: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创造力与真诚。

愿我们,从“复制”文化中醒来,回到“创造”的文化中。

因为,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结果。成为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