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今年94岁了,往年每次回家在屋里若找不到她,那么她肯定是在地里。
如果去地里找到她,那么她一定是在挥动着那把比她手还粗壮的锄头,在地里锄着她的菜地。
从今年开始,她才慢慢没有那么任性了,因为那把锄头她真的已经有点挥不动了。
她早就已经到了可以每天都休息的年龄,但是只要她有力气,她就不会闲下来,一定要去劳动,一定要为我们做一些事情。
因为老一辈人许多都来自那个艰苦的年代,习惯用“辛苦”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
也形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人要忙着做事,才不浪费时间”;“不干活就是懒人,没有用”;“哪有不辛苦就能成功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
这种文化确实激励过无数的人,包括我其实也是被这种文化所激励长大的。
我有很长时间都觉得不做事就会焦虑,休息的时候甚至会有负罪感,在不需要“拼命”的时候,仍然不敢休息。
这种“用劳苦换尊严”的文化,往往会传承到下一代,变成一种集体内化的焦虑感:不工作/不学习 → 被看不起 → 不配拥有爱或尊重。
/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这类的人,他们总是很忙,不知道你们是不是。
不是因为事情真的多到做不完,而是——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感到焦虑、内疚,好像自己没有价值。
于是,哪怕身体已经吃不消,心里已经有苦毒,他们仍然不会停下来,无法心安理得的休息。
你也是这样吗?
今天我要提醒你:不是你不配休息,而是你忘了: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有多忙。
即使你今天什么都不做,你仍然是被爱的,我的价值并不会减少。
我们拼命做事,有时候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害怕:怕别人说我不够努力;怕停下来之后会空虚;怕失去别人的需要感,也就失去了价值感。
但真相是:你不需要靠“劳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发现《诗23》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可能你们都没有发现,牧人先是叫我们“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们在可“安歇”的水边,后面才是“走义路”和“行幽谷”。
不是一上来就叫我们去拼命奔跑。
所以今天,如果你很累,请不要勉强自己再“努力一点”。
可以允许自己安静下来,哪怕只是泡一杯热茶,听一首喜欢的歌,弹弹琴,看个电影,或者只是发发呆。
你不是机器,也不是只能靠表现来换取父亲爱的孩子。
/
也许今天,你需要的不是再多完成一件事,而是放下那颗不安的心,允许自己喘口气。
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不累,而是敢于停下。
造天地的那一位,在工作六天之后,第七天也休息了。
TA并不是累了,而是为我们立下一个节奏的榜样:人不是只有在做事时才有价值。
所以TA要我们也要如此休息。
不仅如此,TA还设立了安XI年。六年要耕种田地,第七年要让土地休耕。也就是说人要放假,土地也要放假。
这是在告诉我们,土地只是委托给我们的。
那么不耕种吃什么呢?TA说,在第六年地要生三年的土产。
这是在告诉我们,不是我们在掌控生活的节奏,是那位造天地者在供应我们的需要,我们要凭信心相信TA的主权和供应。
祝福你!这个假期可以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