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赞美,战胜你的耶利哥!

图片
文|翔巴德

儿子和女儿都跟我去爬过一次北京八达岭长城。

虽然今天的我们只需要坐着缆车上去,爬一小段就能抵达好汉坡,但在过去,八达岭可是明代“京师北大门”的核心要塞,是拱卫北京的重要防线。

这是明代长城修筑最坚固、设施最完备的一段,有完备的敌楼、烽火台和马面。地形险要,依山就势,南北皆为陡峭山脊,便于瞭望和阻击,易守难攻。

站在长城上,那天我在想,过去耶利哥的城墙与长城比,哪个会更坚固呢?

/

回想当年的以色列人,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走过旷野,来到了那个叫“耶利哥”的地方。

考古数据显示,耶利哥城废墟面积大概3公顷。你想要靠近城墙,需要经过一个27尺宽9尺深的沟渠。

因为城建在好几个旧城的遗址上,所以地基高过周围的地势,有3-5米高石头堆砌的护坡墙,上面有第一道城墙,2-3米厚,6-8米高,顺着地势往上又有第二道城墙。

以色列人靠着自己的武力,想要征服这样的城邑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们一路走来,不是没见过挑战——但这一座城,让他们看了大概只想说两个字:“完了”。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一份让你绝望的诊断报告,一段反复失败的关系,一个看似无法穿越的低谷,一份压得你喘不过气的账单……

这些高墙,一座一座,像极了你我生命里的“耶利哥”。

那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你有过吗?

/

但有件事让我特别动容——

面对这座城,以色列人并不是拔刀上马,也不是开始埋怨环境。他们被指示,六天,每天绕城一圈,第七天绕七圈,然后——大声呼喊。

没有武器的攻城战,听起来有点不着边际,可他们照做了,最终城墙真的倒了。

最让我觉得稀奇的是这个细节:在绕城的时候,他们不许出声。

想象一下:你面对一个看起来根本无法翻越的问题,你每一天都去“走一圈”,但不能埋怨,不能分析原因,甚至不能出声。

他们被要求的是一种极高的信靠——不是信环境,而是信那位呼召他们的。

更奇妙的是,第七天的“破局”,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吹角”和“欢呼”。

这就是靠着赞美,战胜了眼前坚固的城墙。

为什么“赞美”有这样的力量?我们又该如何实际去操练“靠着赞美”来得胜呢?

/

首先,赞美不是“感觉”,而是一种选择。

你可能会想:“我已经很痛苦、很软弱了,哪有心情赞美?”

是的,在最黑暗的时刻,赞美似乎是最反人性的事情。但正是这种“逆着情绪”的赞美,才最有力量。

因为你会发现,你一赞美,心情就好了,软弱就刚强了。

不是因为一切都好才赞美,而是因为相信那位仍然掌权。

当我们选择开口赞美,不是因为我们高兴,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即使环境还没改变,我们所信的那一位,不会失败

/

其次,赞美是一种“武器”。

在耶利哥战役中,以色列人没有用刀剑,而是用祭司的角声、百姓的呼喊

在争战中,声音就是宣告,赞美就是争战的兵器

赞美让我们的焦点,从问题转向帮助我们的那一位;

赞美让我们的灵不被环境压倒,而是在困境中“抬起头来”。

在你呼喊“你是信实的!”、“你是我的盼望!”、“你是我的帮助!”的时候,这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在属灵界发出得胜的宣告

/

赞美可以打破恐惧和拦阻。

你有没有发现,当遇到打击时,我们很容易自我攻击:“我不行”、“没人懂我”、“那位真的在吗?”

这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想开一点”,而是开口赞美

因为赞美,会重新调整我们的视角。

就像诗人说的:

我的心哪,你要赞美,不可忘记他一切的恩惠。

不是等心情好才赞美,而是用赞美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

/

赞美也是对“未来得胜”的宣告。

以色列人在耶利哥绕城的时候,城墙并没有一点动静。

他们是在还没看见胜利迹象的时候赞美,结果第七天,墙才倒下。

这是一种信心的赞美,是“虽然还没看到结果,但我知道已经得胜”的宣告。

你愿不愿意这样赞美呢?

虽然身体还在病痛中,但我宣告:你是沙龙。

虽然工作看不到出路,但我赞美你是以勒。

虽然我还在迷茫,但我相信:你为我存留产业。

当你这样宣告时,其实你是在对“你的耶利哥”说:

我知道你还没倒下,
但我已经开始庆祝将要到来的胜利。

/

最后的鼓励:

你也许还站在“耶利哥”的面前,还没看到城墙倒下。

但请你记住:

赞美,是你手上的钥匙。

它不是让你逃避现实,而是让你预支胜利。
它不是声音的装饰,而是灵魂的反击。

哪怕一开始只是低声轻唱,哪怕你一边唱一边流泪,都没有关系。

只要你不停止赞美,你的耶利哥,就已经开始松动了。

直到第七天吹角呼喊的时候,它必定会倒塌。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