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高中的时候,认识学校的一些美术生,他们都喜欢留长发、蓄胡须、听窦唯、给裤子挖破洞,看起来都很“不正常”。
我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我也很“不正常”。
我也喜欢听窦唯,喜欢在衣服裤子上涂鸦挖洞,在寝室听歌嘶吼,在深夜的树林里弹琴。
如果他们上了美院,做了艺术家,那么他们所有这些“不正常”都显得很正常,但如果他们没有上美院,没有做成艺术家,那么他们这些表现就显得极为“不正常”。
好像这些“不正常”的特征成为了艺术家的专利,因为他们总是和大众的日常行为不一样。
艺术家往往拥有跳跃性和非线性的非传统思维,和大众常规的逻辑思维是有差异的。
而且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追求极致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对事物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情绪也是跌宕起伏。
而且艺术家往往喜欢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穿着、言行、举止不拘一格,和主流大众的行为特征有极大的反差。
当艺术家去探索一些新鲜的事物时,他们的审美观往往和主流是不符的。
似乎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别看为怪胎,甚至被认为有精神疾病,例如梵高。
不过,虽然艺术家常常看起来“不正常”,但不代表“不正常”的就一定是艺术家。
并且我想说的是,“不正常”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所有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都可能看起来“不正常”。
但我们却可能因为怕别人觉得我们“不正常”而不敢冒险和创新。
其实,不仅创新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我们跟随、事奉和敬拜都可能会被看作”不正常“。
当你的事奉像保罗一样癫狂,敬拜像大卫一样夸张,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你疯了。
但那又怎样呢?夫子在地上事奉的日子,也常常别人看作被鬼附了。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如果有一天,他们也看到那真光,想必一定会和我一样癫狂。
赞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希伯来原文就是“Halal”,这个词就是“哈利路”的原文,“亚”就是“雅威”的意思。
“Halal”的赞美就是癫狂的,尽情的,忘我的赞美,就如同大卫在约柜前极力跳舞的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要去创造,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我们要去敬拜,也可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那么我们为了敬拜而去创造呢?
不用去管别人看我们的眼光,勇敢的去创造,竭力的去敬拜吧!只要祂喜悦就够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