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

图片

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

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你服侍着,也忍耐着,

持守着公义和纯正的心,

你为祂的名受劳苦并不乏倦,

但是最重要的你却失去了。

你要回到那起初的爱,

活出那份爱,

也要传递那份爱。

Sean

敬拜主领和表演歌手到底有哪些区别?

图片

同学们好!

之前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很多主领们在台上领敬拜时,他们经常会把眼睛闭上。这不就失去了跟会众之间的眼神互动了吗?

曾经有听过一些教职业歌手的老师受邀请到教会分享,他们会说在台上唱歌不能闭着眼睛,那是对会众不尊重,而且要有眼神交流,最好眼睛眺望最后一排,这样会众都会感觉到你是在看着他们。

也有一些著名的老师分享说,在台上不仅不能闭眼睛,而且还必须要面带微笑,注意表情以及与会众的眼神交流。

听到这些分享的时候,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敬拜主领和表演歌手之间到底区别在哪里?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这个话题,但在我们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前,建议可以先阅读这两篇分享:

敬拜课程 | 敬拜主领的职责是什么?

敬拜课程 | 敬拜主领应该具备的13个条件

图片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341617479

#1 

表演歌手为的是取悦人

敬拜主领为的是荣耀神

当我们在台上,同样是拿着话筒,同样是面对人群,同样是演唱歌曲,尽管表现形式上差不多,但是这背后的意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表演的对象是人,表演者必须要用自己的表演去取悦观众,并获得观众的喜欢,成为他们的偶像,并让他们愿意为你买单。

而敬拜的对象和焦点是神,敬拜主领一方面用自己的敬拜赞美在荣耀神,一方面在带领会众一起献上他们的敬拜。

因为要取悦于人,所以表演者跟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和情感互动就会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要营造各样的气氛让这种情感可以深根蒂固。

而对敬拜主领来说,他们只是会众和上帝之间的桥梁,或类似会众与上帝“约会”场所里的服务员,我们与会众的交流和互动是有界限的,这界限就是不能喧宾夺“主”。

图片

#2 

成功的表演歌手是让人崇拜自己

成功的敬拜主领是让人崇拜上帝

一个成功的表演歌手是要让人喜欢自己,然后到崇拜自己,让自己成为偶像。

那么你也许会问,如果是实力派歌手呢?

我想说,实力派歌手并不是说他们不是偶像,只是说他们是靠实力成为了偶像,而所谓的偶像派是靠着包装和打造人设来让他们成为偶像。

总之,一个做歌手的人,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歌手,都不希望自己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歌没人欣赏,台下观众空空荡荡。

而一个成功的敬拜主领,是要通过他们的歌声、他们的创作、他们的现场带领、以及他们的生命去让人认识上帝、喜欢上帝、崇拜上帝。

尽管这过程中,主领会收获很多人的喜欢,甚至成名以后也会有种作明星的感觉,这对主领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试探。

但一定要记住,敬拜主领的焦点始终都是上帝,而他们与会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是为着这个目的去做的。

在试探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谦卑自己隐藏自己,因为我们身上那些光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而是因为上帝的荣耀,我们是沾了他的光。

图片

#3 

表演歌手歌唱的对象是人

敬拜主领歌唱的对象是神

想象一下,当邓丽君在舞台上向台下的观众抛去甜美的媚眼,并唱着“甜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台下很多的粉丝必定是想入非非了,这就是表演者的常用技巧,通过歌词结合表演动作、表情、眼神来达到表演目的。

但如果是一个敬拜主领在台上唱着“我要爱慕祢”:我心满溢,我心满溢,对你的爱和思念无止尽。

拜托这位主领,可千万不要在这种时候去跟会众作眼神交流,我建议你要不闭上你的眼睛,要不可以考虑把眼睛朝上看。

当然,如果你是在唱:我们又在一起,来赞美…,那你可以跟会众做一些交流和互动。

所以,每首歌曲里面的歌词人称可是一定要先搞清楚了,不要一个劲的唱,但又不知道是对人唱的,还是对神唱的,还是邀请人对神唱的。

我通常建议,赞美敬拜的选歌不能选太多对人唱的歌,例如里面很多“我们”、“你(对人的你)”对那种诗歌。

对人唱的歌通常只是一个引子,或者是在服侍环节或回应环节,不适合太多放在赞美敬拜环节。

那么唱那些对神唱的歌时,就一定要注意我们跟会众之间互动的界限,不是眼睛想看哪里就看哪里的。

盼望祂兴起更多合祂心意的敬拜者。祝福你!

– End –

图片

我们都可以做的两种见证

图片

为祂做见证是我们在地上的使命,但是如何为祂做见证,常常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自己平时并没有活出足够好的生命和品行,所以不大敢为祂做见证。

如果一定要有好的生命和品行的话,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大容易为祂做见证了。

生命的成圣是一辈子的事,若要等到我们老了再去做见证是不是太晚了呢?

所以今天我要跟弟兄姊妹分享,我们都可以做的两种见证。

#1 经历祂的故事

还记得撒马利亚井旁的那位遇见主的妇人吗?她才遇见主,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向众人做见证,好些人就信了。

而当时的这位妇人都还没有开始经历生命成圣的周期呢。

并且她做的见证很简单,她就是跟很多人说: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弥赛亚吗?

只要我们真正遇见了主,经历了主,那么我们就可以为祂做见证。你只需要告诉人家,你经历了什么。

无论你是经历的祂的恩典,还是经历的祂的能力,都可以大胆的分享出来。分享见证是我们能做的,而听的人是否会相信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你也许会有担心:我今天是病得医治了,但万一以后病又复发了呢?

我发现,很多人不敢为主做见证,是因为他们想要见证的是一位每次都会应允祷告,每次都会施行医治的上帝。

可上帝从来都没有应许过我们祂会应允所有的祷告,或者每次都会施行医治。

如果我们今天经历了医治,那么我们就应该感恩,我们就可以为今天的经历来做见证,见证祂的能力、祂的恩典、祂的作为以及祂的爱。

每个认识上帝的人都有经历上帝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为祂做见证。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去发现祂那无所不在的恩典。

#2 我们的信、望、爱

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并没有那么如意,也没有什么很明显的祷告蒙应允,更没有那些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属灵经历,甚至可能还身处在苦难之中。

所以,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以为主做见证的。

如果你也在这样的挣扎当中,我今天想鼓励你,我们为祂做见证,除了可以见证祂的能力和作为,我们也可以见证我们对祂的爱和信心,以及我们心里的盼望。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 13:13 和合本)

一个患难中的人,带着极大的盼望,那就是很美的见证;一个疾病中的人,仍然对上帝有信心,那就非常荣耀神;一个人如果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坚守自己对上帝的爱,那就是最大的神迹。

医治疾病的能力,医生也有,但是能加给人信心、带给人盼望、赐被人爱的,只有那位伟大的上帝。

让我们勇敢的为祂做见证吧,趁着白日。因为你不知道,黑夜什么时候到来,到时候可能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图片

诗歌弹唱 | 馨香的没药-我心旋律

图片

一天晚上祷告会敬拜中,心里莫名浮现出了这首歌的旋律。这首歌是刚信主的时候常听的一首诗歌。

歌词出自雅歌 1:13-14:我以我的良人为一袋没药, 常在我怀中。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 在隐·基底葡萄园中

但少有人知道,这首曲是出自著名作曲家Edward MacDowell(爱德华·麦克道威尔)的《To a Wild Rose》(致野玫瑰),这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

麦克道威尔被誉为19世纪最重要的美国作曲家。他早期的作品受到李斯特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其炫技性钢琴曲和交响诗的创作上。

回国后,他开始在音乐中采用印第安音乐元素,以突出民族风格作品旋律优美,富于描绘性,其钢琴小品尤其受人喜爱。

过去许多诗歌创作者都喜欢使用一些脍炙人口的乐曲,配上诗歌的歌词,好让诗歌可以更好的传唱,例如《奇异恩典》都是美国古调改编。

这首《馨香的没药》的歌词用上《To a Wild Rose》的旋律,堪称天作之合。

图片

讲到没药,其实它是从南亚拉伯的一种树收集而来的树脂胶。至少早自乌加列时期(主前十七至十四世纪)开始,它在迦南地就已经被当作香料来使用。

从传统来说,没药用来涂在死后的人身体上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同时也被用作贵重的礼物(参太二11;可十五23;约十九39),是会幕中圣膏油的一个主要成分(出三十23~33),

在液体状态下,它是像哪哒香膏一样装在小瓶子里;但也有以固体状态来使用的情况,这时可以将它装在小布袋或香袋中,贴身配戴。

据说埃及人喜欢将没药放与脂油混合起来,作成圆锥形,放在客人的头上。当脂油因着身体的热度而溶化时,没药与膏油的芳香就会充溢在房间里面。

没药在《本草纲目》中也被称作末药,是一种活血、化瘀、止痛、健胃的中药。犹太人将没药树枝制作成各种芳香剂和止痛剂,涂抹在伤口上,促进伤口愈合。

就如这首歌所唱的,祂为我们经历了痛苦和死亡,祂的生命如同一袋没药散发着馨香,也能医治我们的伤,除去我们的忧。

是的,祂今天就住在我们的里面,愿祂与我永不分离,愿祂透过我们散发出生命的馨香之气。

图片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7479894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