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夫妻二人要一起服侍?

图片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258087926

家人们好。
 
我最近在讲台上说错话啦,好在翔嫂宽宏大量放了我一马。
那天我在信息分享中为了鼓励弟兄姊妹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服侍,我说了一句玩笑话:我明明知道跟我一起服侍我不会好过”,但是我仍然希望她跟我一起,因为她不跟我一起服侍更不好过
会后翔嫂调侃我说:横也让你不好过,竖也让你不好过了是吧?
 
我这才意识到幽默和玩笑话也不能随便说。
 
其实我说的“不好过”是指的两个最熟悉的人在一起服侍,两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会大大升级,其中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不知道家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
 
可能好好的周日早上,在家里出门之前会因着一件小事起冲突,而等下还要硬着头皮一起上台带敬拜;
 
也有可能在服侍当中夫妻两人意见不同而把在团队里当成在家里,在众目睽睽之下起冲突;
 
如果自己是Leader的话,大部分同工弟兄姊妹都不大会指出你的问题,但是你的另一半会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问题,让你无地自容;
 
……
 

图片

其实我若是列举下去,还会有很多,而且这每一种我都经历过。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牧者在台上讲道,讲的激情洋溢唾沫横飞,会众听得也正津津有味,这时候师母突然拿着衣服和被子来扔到讲台上,对他说:“你最好睡也睡在台上,不要下来的好。”
 
这个笑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往往在服侍中的样子跟我们现实中的样子差距很大,讲台上可能讲得条条是道,一到家里判若两人,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师母希望他在讲台上不要下来的好。
 
我在想,这也许就是很多牧者喜欢让师母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孩子,不大喜欢师母跟自己一起上台的原因,因为随时可能会被拆台。
 
既然夫妻二人一起服侍有这么多挑战,为什么我还建议要二人一起服侍呢?
 

图片

#1 避免试探
 
前两天在外面服侍,有同工就问到我:你经常在外面很多地方服侍,会不会有很多小迷妹?
 
我当时回答说:杜老师(我们的帅气鼓手弟兄)应该比我多。
 
首先我已经已婚13年了,其次我很多时候都是带着翔嫂,而杜老师前面这些年一直单身,最近两年才公开自己的恋情,并且出去服侍他们两人几乎是一起的。
 
不可否认,这方面的试探是相当大的。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世上有男人能够胜过来自异性的试探,甚至不需要一定是美色不需要比自己子更美。
 
大部分时候我们能站立得住,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真正的试探。
 
记得曾经我和弟兄们都单身的时候,有异端分子来到我们工作的场所,以“迷妹”的身份靠近我们,有一个弟兄就上钩了,并且后面付上了惨痛的代价。
 
我很诚实的说,我虽然没有上钩,但不代表我圣洁,只不过当时这个“迷妹”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而已。
 
如果要我一个人跑出去服侍很长时间,我老实说,我不敢。即使翔嫂没法跟我一起,我尽量也会叫个弟兄一起。
 
所以说,能夫妻一起服侍,真的可以避免很多的试探。
 

图片

#2 荣耀的帮助
假如你是团队的领袖,只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你基本上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
 
但是如果你的另一半也在,那么他/她可能是那个毫不留情会提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的那个人。
 
当然,同工们的顺服对领袖来说是很好的帮助,但是不可否认,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许会带来更大的帮助。
 
上帝奇妙的把男人和女人造得很不一样,并且在婚姻当中,常常夫妻二人很多方面都是互补的,这就是让你的另一半可以看到你看不到的视野和盲区。
 
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妻子是丈夫荣耀的帮助者
 
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服侍,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卓越。

图片

 
#3 服侍和家庭不可分割
 
我们常常在讲优先次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几个误区:
 
1、把“上帝第一”等同于“服侍第一”
 
其实“上帝第一”并不是指你要把JH的服侍放在第一,而是说要你在所有一切所做的事上,将上帝摆第一,例如在你的家庭、服侍、工作、学习、娱乐上,都要遵循“上帝优先”的原则。
 
2、因为“家庭优先”,所以服侍放在次要
 
家庭优先并不是说一刀切的把家庭的事情都安排在最优先,其他的事放在次要位置。
 
家庭优先的意思是,我们的服侍、工作、学习、娱乐和一切的生活,应该要有助于家庭的成长和建造。
 
例如,我们要看我们的服侍是否有利于家庭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是否供应到家庭的需要,同时又不能影响家庭的关系。
 
而就我看来,夫妻二人一起服侍是非常有助于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的建造的。
 
家庭时间和夫妻时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服侍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但是如果一刀切的把时间一分为二,我们的时间常常是不够用的。
 
如果你想要在服侍上更卓越,那么你要倾注的时间和精力跟只是来“坐坐礼拜”的普通平信徒是不一样的。
 
夫妻二人一起承受生命之恩,也一同领受生命的呼召,会让你的服侍走得更长远更踏实。
 
夫妻二人最好是朝着一个呼召的方向前进,否则可能就无法前进。
 
如果你们每周会关心的很多同样的事情,会有更多的交集,也会有更多的话题,夫妻关系也会更加的甜蜜。
 
如果丈夫关心的只是国度大事,妻子关心的只是柴米油盐,关系上就很容易出现危机。
 

图片

#4 现实骨感怎么办
 
但也许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例如有些家庭里姊妹只能在家带孩子负担家务,或者弟兄只能在外面努力工作,很难参与到服侍当中,又或者是另一半还没有信。
 
无论现在光景如何,让我们心存盼望,把我们里面的盼望化成我们的祷告,一点一点向着标杆前进。
 
只要你认同,夫妻二人同心服侍是好的无比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目前的季节总会过去,只要我们现在播下种,细心浇灌照料,秋天一到自然就会有收成。
 
祝福你和你的另一半,也祝福你的家庭,都能来侍奉祂。
 
加油!
相关阅读:《敬拜者的生活优先次序》系列分享
 

图片

现在正在斥责网暴的那些人,有些可能就是那些网暴刘学州的人

图片

 

 

这两天看到朋友们都在争相转发斥责网暴的文章和视频,点进去看的时候,那种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情绪一下就上头了,通常人看到这种文章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去转发。

当我们争相转发的时候,很有可能我们又被媒体和自媒体们利用了一波,在那些一篇篇10W+文章和大热门的视频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是一双双巨大且贪婪的黑手。

我在想,现在正在斥责网暴的那些人,有些是不是可能就是那些网暴刘学州的人。

/

在这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们都是在利用着广大民众的良知做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察觉不到,我们心里那种义愤填膺的情绪并不一定是出自我们的善,而是出自我们的恶。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贩子的恶行,我们会非常的愤怒,当看到娱乐圈明星出轨,我们会强烈的斥责,看到贪官污吏,我们会嗤之以鼻…..

你们这些情绪一定是出于我们的善吗?其实未必,很有可能是出于我们的恶。

因为人受造的时候心里是有良知的,所以我们人与身俱来对许多美好的事物和罪恶的事物是有感觉的,这就是为什么做贼的人心会虚,帮助别人的人心里就会快乐。

但是人的良知本应该用在自己约束自己的事上,当我们违背良知的时候,我们的良心会让我们自己责备自己,当我们顺从良知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有平安、喜乐和满足。

我们其实并没有权利用我们自己的良知去审判任何其他人,即使是法官,也只能用法律去审判那些违反法律的人。

但我们常常在用自己的良知审判着别人,并且很多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是隐藏在我们人里面的一个很大的恶。

过去我们的指头可能指向刘学州,这个孩子有没有他的问题呢?肯定有的,你看看自己身边15岁的孩子,他们能有多懂事呢?

我们的指头也有可能在指向刘学州的生父母,他们的问题大吗?很大,大到可以判刑,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数都数不过来。

我们的指头也有可能在指向网暴者,但是我们自己是否也正在做着同样的事呢?有些人网暴刘学州,有些人网暴他的生父母,有些人在网暴那些网暴者……

冤冤相“暴”何时了呢?

当我们用一个指头指向别人的时候,其实有四个指头是指着我们自己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看别人之前,先要看看自己,当我们要看别人眼中的刺时,先要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

当我们的指头指向别人时,我们其实已经陷在了恶里了,这个世界,只会在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良心来约束自己的时候才会变得更美好。

/

我并没有资格指责任何人,也没有资格说教,我今天只是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生命的宝贵,更多人能够选择爱与被爱,更多人可以一起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的刘学州,他们中有人也是从小被父母遗弃,有些十四五岁就在与抑郁症抗争,有些正挣扎在生与死的抉择之间,有些流落街头居无定所…

只不过他们比这个刘学州幸运的是,他们身边有一些愿意为他们点灯和撑伞的人,所以他们没有选择离开。

他们有一些已经告别抑郁走出黑暗,有些还在努力当中,但是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有一群人愿意用爱来陪伴他们。

爱与饶恕才是解决所有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方案。

刘学州已经离开了,可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刘学州们,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我们身边的那些刘学州身上吧,别在不知不觉的吃瓜和围观时被人利用和玩弄了。

在虚拟世界里义愤填膺,不如在现实生活中一份甜饮!

如果你身边有些抑郁症的孩子或者朋友,请记得一定要伸出你的双手,为他们撑一撑伞陪他们走一里路,也可以为他们点一盏灯,让他们可以熬过一段长夜。

这个病已经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一时想不开,只是脆弱矫情,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星星之火也可以点亮一丝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祝福你!

图片

图片

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站上台去为祂做见证

图片

 

用一生爱你-李翔

2006年4月16日,在上海一处别墅的阳光房里,有一群弟兄姊妹受洗,刚决志一个月的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一般在受洗后,弟兄姊妹都会被邀请上台轮流做见证,可惜我并没有在其中,因为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分享什么见证。
有人在分享自己疾病如何得到医治的见证,可是我身上的过敏性湿疹祷告了一个月都没见好,刚在换衣服的时候都是等弟兄们都出去了才敢换,因为身上的皮肤看着实在是有点吓人。
有弟兄姊妹在分享自己生命的翻转,可是我刚受完洗从水里出来就跑出去抽烟了。
听着这些见证,我只想默默的坐在台下不敢吭声,生怕有人叫我上去分享。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见证才是好见证?
的确,疾病得医治、经济得祝福、生命得翻转都是很棒的见证,让人可以从中看到祂的能力、祂的良善、祂的恩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些同样的经历。
例如,听到的人可能在想:你的病是好了,可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的病没好;你买到一套很中意的房子,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交房租都交不起了。
所以渐渐我发现,原来并不只是经历的那些看得见的恩典才叫见证。
事实上,许多的恩典是肉眼看不见的,它们有些包装成了苦难的样子,而有些是发生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这些也都是见证。
 
图片
/
就好比受洗当时的我,那些看得见的恩典我好像都没有经历到,但是我心里的信却是越来越笃定。
 
例如,每当我身上痒到难受的时候,我就跪下来呼求祂,几乎每天都在切切的祷告。
其实不只是初信的这一个月,接下来的两年我还经历了许多的痛苦和打击。
 
例如在上海创业的公司一年之内就亏空了,期间与身边一位弟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家里父亲又被人骗了很大一笔钱。。。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为什么很多事情都没有按照我祷告的方向来发展。
 
但我一直紧紧的抓住祂的手,切切的寻求祂。所以,那两年也成为了我与祂关系最亲密的两年,常常在祂面前以泪洗面。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所有这一切,都是上帝包装的祝福。这一切的环境,都是祂许可的,是为要炼尽我的生命。
 
“祂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但祂应许恩典够用。”这句话我信了,而且信得 刻骨铭心。
 

图片

 
另一方面,其实我回想当时的我,外在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经历和改变,但是内心深处的确发生了许多奇妙的改变,只是自己的眼光都定睛在了外面而已。
 
例如曾经那个骄傲自大、自我中心、活在罪中的我,尽管信主以后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但自己是真心实意的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也愿意离开过去的黑暗。
 
面对苦难时,曾经是怨天尤人、消极叛逆,面对失败时,曾经是愤怒与不甘而信主以后却愿意去信靠这位主,人也越来越坚强和勇敢。
 
这一切的改变都在不知不觉中,需要我们细心去察觉。
 
现在如果你要问我,怎样的见证才是好见证,我的答案是:信心的见证才是好见证。
 
我们要让人从我们身上看到我们的信,那么那个见证就是好见证。
 
什么是信?希伯来书11章做了最准确的解释: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 11:1 和合本)
 
信是对那些眼睛还未看见但心里所盼望的事所怀有的确定和把握。
 

图片

我想起多年前在Hillsong创意特会上,一位艺术家在台上分享她的见证,她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作家,她分享她一直有严重的抑郁症。
 
我心想着,接下来她就会分享她如何靠着上帝得的医治,可是她没有。她分享说,她祷告多年,但仍然没有得到医治。
 
但是,她相信上帝爱她,相信上帝是良善的,她会坚定不移的信靠祂,即或上帝不会医治她。
 
我知道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心理的疾病比肉体的疾病常常更难熬,我被她的见证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个美好的见证,就如同希伯来书11章那些信心的伟人一样: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希伯来书 11:39 和合本)
 
听到的人也许会觉得希奇:这位上帝到底有怎样的力量,竟然可以让人这样去相信,我想要认识认识。
 
今天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站在台上去为祂做见证:
 
虽然我还没有得着医治,生命还没有多少改变,但是我决定要信靠祂,我决定要悔改,我今天愿意归入祂的名下。
 
我相信这一定也是很美的见证。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勇敢的为祂做见证吧!不一定非要等到我们祷告成就的那一天才能做,哪怕只是一句“我相信”,也是很美的见证!
 
PS: 受洗半年后,我从小就有的过敏性湿疹得到了奇妙的医治,至今未有复发;受洗两年后,一天我突然闻到烟味开始恶心想吐,从那以后再未抽烟。
 
相关阅读:我的抽烟经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