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歌好土啊!我真的没感动”-论敬拜音乐中存在的“鄙视链”

 

https://y.qq.com/n/ryqq/songDetail/256957359

同学们好!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主领选的歌,总有那么一些歌你没有感动,甚至可能有些反感。

或者看到很多弟兄姊妹很喜欢、很感动并转发分享的那些音乐,你却无论如何欣赏不来,甚至忍不住想要吐槽。

听到有些诗歌,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歌好土啊,我真的没感动。

我发现,不仅是在世界音乐中,其实在敬拜音乐中,也存在很严重的音乐“鄙视链”。只不过大家都不说穿,避免破坏自己谦卑和敬虔的形象。

而我今天,可能把很多人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了。

图片

#1  传统圣诗太老了?

传统圣诗可以说主要是看中歌词,而不大看重旋律,所以导致诗歌的音乐性不强。

并且多数都是一段式,通常没有副歌,跟越来越多三段式的现代诗歌比起来,音乐上的确显得老很多。

虽然也有很多旋律优美动听的圣诗,但还是比较少数的,毕竟传统圣诗的主要目的不是给人听,而是传递真理。

但其实这些旋律,在当时的年代也是不土的,甚至是很流行的。

通常来说,传统教派的多数比较喜欢唱圣诗,而五旬节教派的多数比较喜欢唱新歌。

图片

#2  迦南诗歌太土了?

其实不仅是迦南诗歌,可以说从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中国本土民间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你现在听都会觉得太土了。

例如迦南诗歌出自河南的小敏姊妹,也最早(90年代)传唱于河南。那个年代河南的家人们能够接收到的音乐熏陶,主要就是电视、广播以及民间音乐。

穷一点偏一点的地方,连电视广播都接触不到,他们能够唱出来的旋律多数都是受民歌音乐的影响。

而在河南的民间音乐,多数是以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来创作,你从迦南诗歌里都可以一览无遗。

今天让你听迦南诗歌,就好比让你穿越到90年代的河南乡村,但如果你真的身临其境身在土中的时候,你也许就不会觉得土了。

图片

#3  赞美之泉过时了?

赞美之泉作为一个跟迦南诗歌差不多时期(90年代)开始创作的团队,他们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起点都有着天壤之别。

他们是在美国加州发展的团队,有着各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土壤。

尽管他们过去尝试过很多不同的音乐曲风,但是最终定格在了华语港台流行曲风,因为这也是华语市场最大的需求。

在加上他们一开始就拥有成熟的企划思维与商业发行模式,所以至今为止,华语诗歌领域里,他们占的不只是半边天,而是大半边天。

具象且保守的歌词创作,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港台华语曲风比较受60-80后喜爱。

接受着欧美音乐熏陶并喜欢意象的青年一代,必然会觉得这些音乐有些过时了。毕竟他们已经很少听那种钢琴+弦乐团的配器,以及整首都是属灵词语的歌词。

图片

#4  约书亚太俗了?

约书亚成立于90年代末,较赞美之泉要晚一点,知名度之所以迅速提升,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翻唱了的许多欧美经典的英文诗歌。

这些诗歌平时华语教会不大能有机会唱,是因为没有统一和规范的华语版本以及好的制作。

约书亚的团员构成多数为台湾本土的青年歌手和艺人,除了那些翻唱的英文诗歌以外,他们自己的曲风和台风都是偏年轻化的。

所以对于稍大一点的年龄层来说,难免会用“俗”来形容,他们认为敬拜音乐就应该有某种神圣的曲风和台风,跟流行乐一样的曲风和台风,就显得很世俗。

图片

#5  如何看待敬拜音乐的“鄙视链”?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任何一种曲风,任何一个团队都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 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也会有不同的文化,他们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应该有圣俗之分。

神圣庄严的教堂里的唱诗班不代表就比租用Pub来聚会的敬拜团更神圣,而欧美音乐并不代表就比河南民歌更高级,年轻人的音乐并不代表就比中年人的音乐更好…

彼此之间应该多一份尊重和包容

– 敬拜者的舍己与牺牲

无论是主领收到牧师要的歌,还是伴唱和乐手们收到主领要的歌,或是会众跟着台上的敬拜团带的歌,我们都可能会遇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歌。

这种时候就是考验我们的舍己和牺牲的时候了。

你也许会说:凭什么要我舍己要我牺牲。其实如果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上,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或许有更多人需要忍受你的音乐。

如果实在无法让自己有感动,那么就让自己更多专注在灵里敬拜,暂且放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 若要得人就需要为别人改变自己

敬拜者在真理上应该持守不变的根基,但在音乐风格上需要与时俱进。

音乐往往比文字和话语更容易触及人的心灵,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多听一些新一代的音乐,这样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就自然拉近了。

我们不仅可以砍断“鄙视链”,还能砍断其他的锁链。

祝福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